第96章 木匣書信 (第3/4頁)
破涕一笑。
阿長道:“我倒沒什麼,可惜天生一個路痴,如何是好。再說,我人高馬大,走到北邊去,雖說天高地闊,不會把天戳個窟窿。但難免節外生枝,惹起不必要的麻煩。如若到江南去,更是會嚇壞許多路人。他們哪裡見過我這般個頭。”此言一出,眾人樂個不住。
張明遠道:“你們放心好了,我們與世隔絕後就是要走南闖北,經風雨見世面,磨練一番。西夏在西北,此番雄州在東北。雖說路途遙遠,要爬山涉水,可又有何妨?老子所言極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天不怕地不怕,仗劍天涯,也是極好。”
費無極道:“在東京我等也有幸看到我大宋地圖,雄州就在邊界之處。聽說‘澶淵之盟’前還關關停停,之後就頗為穩當了。不知如今又當如何?”張明遠道:“且去看看,不就一目瞭然了。”
大嘴道:“師叔我喜歡雲遊四方,也想去雄州見識見識,據說契丹人特別多,還有什麼女真人、党項人、高麗人、大理人。可惜我還要去成都府青城山拜訪一位故人,此番怕是沒機會了。”
李長安語重心長道:“陛下把青城山草廬賜予我等,此番師弟前去,也算是接管下來,比去雄州重要百倍。以後說不定青城山就是我等新的容身之地也未可知。”
扁頭道:“俺覺得雄州還是荒蠻之地,不去也罷。免得白跑一趟,豈不麻煩了。俺想靠近遼國的地方,定是不毛之地。”
阿長道:“山高路遠,契丹人的地盤,自然是‘風吹草低見牛羊’了。”張明遠道:“還是那句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等不可坐井觀天,以免貽笑大方。不過對雄州一無所知怕是不大好,還望師父賜教。”
李長安搖搖頭,執拗不過,只好介紹道:“大唐末年,節度使各自為政。幽州節度使朱韜建了個瓦橋關,那瓦橋關便屬於幽雲十六州。石敬瑭那廝為了一己之私,把幽雲十六州拱手送給契丹人。周世宗柴榮後來奪回了瓦橋關,並改稱雄州。並讓陳思讓做了首任雄州知州。我大宋太祖皇帝登基大寶以後,還讓陳思讓做雄州知州。如此說來,陳思讓便是我大宋首任雄州知州。”
費無極問道:“契丹人豈肯善罷甘休?”李長安道:“那是自然,太平興國五年,遼兵圍瓦橋關,我大宋守將戰死,我宋軍便敗退而去,遼精騎渡河追擊至莫州,可謂狗膽包天。至道元年,遼兵夜襲雄州,知州何承矩出城與遼兵酣戰,大敗遼兵。鹹平三年,遼兵入侵我大宋,真宗皇帝親征,至大名府,遼兵聞而退,便有了‘澶淵之盟’。”
張明遠問道:“這何承矩莫非是第二任雄州知州了?”李長安道:“這個為師倒沒考證過,無從得知。不過此人的確非同凡響,那麼多知州,雄州百姓如今還時常懷念此人,可見何承矩深得民心。他在雄州有兩大政績,一個是種樹,一個是挖湖。”眾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大嘴也一臉茫然,不知其中原委。眾人皆以為李長安在開玩笑罷了。
扁頭樂道:“雄州地處宋遼邊界,靠種樹和挖湖,便可阻擋契丹鐵騎,怕是開玩笑罷了。俺以為,還是要枕戈待旦,讓我大宋也有許多鐵騎才是。”
阿長道:“你懂什麼,我可聽說這何承矩可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四進四出雄州,便應了那句話,叫做‘功成不必在我,後人自有評說。’”
張明遠對此記憶猶新,笑道:“這可是我乾爹的至理名言。”費無極道:“莫非阿長師哥聽過這句話?”阿長道:“那倒不是,這句話乃是我頓悟而出的。”
李長安讚不絕口:“如此頓悟,可見用心良苦,後生可畏。”大嘴道:“可惜世人皆知此理,但難以全始全終。為功名利祿而勾心鬥角者,比比皆是。”
扁頭道:“聽說我大宋西軍與東京禁軍便明爭暗鬥,那西軍裡有種家軍、姚家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