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6章 承天寺塔 (第10/11頁)

加入書籤

,也爽朗一笑,做雙手合十狀,環顧四周之際,笑道:“西夏禮佛,莫非也是效仿唐太宗禮佛?不過樑武帝禮佛才是天下莫可能及。”不覺瞅了一眼張叔夜,張叔夜心領神會,定要介紹一番,便道:“明遠,所言極是。梁武帝故事,實乃禮佛最高境界,不過這境界過高,便成了一樁禍事。”說到此處,停了下來,看向眾人。

種浩也素聞梁武帝捨身佛寺的故事,便嘆道:“可不是,梁武帝之事,天下聞名。”種溪道:“這禍端可謂令人匪夷所思。”乾順和嵬名白雲,齊聲好奇道:“這是為何?”饒有興致之際,眨了眨眼睛。張明遠道:“曲高和寡,世人望塵莫及。只因梁武帝禮佛,不顧黎民百姓疾苦,豈不禍國殃民?”又將那故事的梗概介紹一番。

燕丹聽了,心中一怔,莫非張明遠在若有所指,便瞪了一眼張明遠,神情肅穆道:“梁武帝故事,老衲自然知道,故而常常在想,佛祖普度眾生,也不想黎民百姓為此受苦受難。武則天曾幾何時造大佛,也是勞民傷財,於事無補。須知,君有君道,佛有佛理。行善積德,仁政愛民,此乃我佛之願。釋迦牟尼就是王子,他自然有家國天下的胸懷,故而坐在菩提樹下,參透了天下人間的道理。如此,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

一語落地,乾順頂禮膜拜,張叔夜點點頭,張明遠、費無極、種浩、種溪、嵬名白雲也頗為贊同。可燕丹依然耿耿於懷,提及梁武帝,那可是有名的禮佛皇帝,卻被張明遠說成禍國殃民,豈不可惜。

張明遠道:“雖說自己不是道家子弟,也不是佛家子弟,常聽師父說,道家論今生,佛家說來世。雖有所不同,可總有共通之處。那便是都追求至善至美,人世間返璞歸真最高境界,活的有滋有味。”種浩、種溪面面相覷,一頭霧水,不知何意。燕丹、嵬名思能卻喜笑顏開,佩服不已。乾順和張叔夜也感慨萬千。嵬名白雲聽了張明遠的話,尋思道:“這張明遠,果然出口成章,才華橫溢。如此人物,不為我西夏所用,豈不可惜。”不覺看向張明遠,但見此人和顏悅色,一股和善之色浮現臉上。費無極也為師兄此番高論倍感榮耀之至,頓時眾人暢所欲言,喜樂無比。

乾順問張明遠道:“張明遠,寡人如若為母后在天之靈祈福,於甘州建造臥佛寺,你以為如何?”張明遠道:“此乃夏王國事,也是家事。不過身為君主,難分什麼家事國事了。豈不聞,家國天下,皆為一家之理。夏王目下做什麼,即便是小事也是大事。”乾順道:“寡人心知肚明,這便是帝王將相的苦衷了。”

費無極道:“夏王若為母盡孝,此事也未嘗不可。想必西夏臣民也會感激涕零,即便不能像夏王這般大手筆,可造大佛,也可孝順父母,如此孝心,實乃天下人間之道。”種浩道:“孟郊說的不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烏鴉反哺,何況是人。豈不聞,晉朝李密所作《陳情表》,其中言語令人淚流滿面。”隨即咳嗽一聲,立馬使個眼色給種溪。種溪見他三人頭頭是道,都在顯擺,便不甘示弱,馬上朗誦道: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嵬名白雲聽了種溪如此博聞強識,不由暗自佩服。乾順聽後,頓時熱淚盈眶道:“知寡人者,張明遠也。好,嵬名思能聽旨。甘州臥佛寺即日開建,必得宏偉壯麗才是。此臥佛不僅為母后祝壽祈福,也願我大夏臣民洪福齊天。”雙手合十,閉上眼睛,嘴裡唸唸有詞。

嵬名白雲也效仿乾順,閉上眼睛,唸唸有詞。嵬名思能擲地有聲道:“我王儘管放心,貧僧一定照辦。”燕丹喜笑顏開道:“我王尊崇我佛,我大夏定會國運昌盛,洪福齊天。”乾順睜開眼睛,笑道:“大師此言正和寡人之心。”嵬名白雲道:“大師所言,定會應驗。”乾順捋了捋鬍鬚,心滿意足。張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