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0章 永安郊野 (第2/4頁)

加入書籤

又引眾一同跪拜,那軍官見狀,神情肅穆。畢竟鼎鼎大名的种師道前來祭拜永昌陵,也算是一件大事。如今大宋軍官無不對种師道這種家軍佩服再三。種家軍在關中鎮守,西夏便不敢輕舉妄動。拜謁完畢,軍官又讓种師道等人蒙上黑布,照樣用那來時的覆棚牛車送种師道等人從另一條路離去,並未按原路返回。

來到洛陽永安縣的郊野,但見那田野上,麥苗青青,野花遍地。小草發芽,枝頭吐綠,燕子飛舞,溪水潺潺,桃花落在水面,飄來陣陣清香。那鄉下人家熱情好客,有前來祭奠太祖皇陵者,他們必要招待一番。种師道等人執拗不過,只好走進農家小院,促膝長談。看著籬笆泥牆,張明遠和費無極出了神。那老人家招呼眾人圍著小桌坐了下來,就倒茶禮讓開來。

种師道笑道:“沒想到,你們對過往路人,也這般有情有義,多謝,多謝。”

老頭道:“你們都是遠方來的客人,我等在此祖祖輩輩,靠近皇陵,耕種田地為生,那莊主乃是柴世宗族。他們時常送來茶葉和果子,讓我等代為保管,就是要招待爾等過往客人。莊主說,能來太祖皇陵祭奠者,必是皇親國戚。太祖對柴世網開一面,故而感恩戴德,不在話下。太祖雖說駕崩很多年,但柴世念念不忘他老人家的大恩大德。”此言一出,張明遠和費無極點了點頭,為之動容。

張明遠道:“這便是太祖的洪福齊天。”費無極道:“不對,是太祖的恩澤綿延。”種浩道:“這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溪道:“不對,是太祖懂得積德行善,這可是歷朝歷代皇帝當中,世所罕見的壯舉。可見太祖的英明神武。”老頭和老太太都深以為然,又訴說莊主柴世子弟對太祖皇陵的愛護,凡此種種。眾人聽得起勁,一個個都神情肅穆,仔細聆聽。

种師道笑道:“原來如此。”種浩道:“我等路過洛陽,不曾知曉,此番碰到了,也算微幅不淺。”張明遠道:“洛陽文人墨客,又當如何?”費無極道:“我看洛陽是個風水寶地,靠近嵩山少林寺,靠近龍門石窟,此乃天下最好的地方。故而太祖皇陵坐落於此,真可謂,風調雨順,妙不可言。”老頭和老太太齊聲道:“實不相瞞,我們在洛陽做過買賣,得了銀子錢,年齡大了,便到鄉野居住,畢竟洛陽太吵鬧,不如永安縣僻靜。”種溪笑道:“你們守著皇陵,這麼多年,有何感想?”

老太太道:“自然光宗耀祖,太祖在此安息,我等跟著沾光。你們如若胡思亂想,說我們怕不怕,那老身告訴你們,有什麼可怕的?我等都是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莊稼人,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心都在這黃土地上。不過是冬去春來,五穀豐登。就盼著日子好過,至於東京城裡也好,洛陽城裡也罷,那些廟堂上的勾心鬥角,江湖上的恩恩怨怨,與我們何干?生在黃土地,百年之後,埋在黃土地,也算造化,實乃天大的恩情。”

聽了這話,种師道熱血沸騰,隨即嘆道:“太祖為涿郡人 ,於後唐天成二年二月十六日生於洛陽夾馬營。他出身軍人家庭,高祖趙朓,在唐朝官至幽都縣令;曾祖趙珽,於唐朝任御史中丞;祖父趙敬,歷任營、薊、涿三州刺史。太祖為宣祖趙弘殷次子,長兄趙匡濟早夭,母親為杜氏。”張明遠道:“太祖少年,必是英雄人物。”種浩道:“爹爹何不將太祖故事,講給我們聽。”種溪道:“不錯,我們也好懷念一番。”

种師道點了點頭,神情肅穆道:“宣祖趙弘殷好儒事,喜訪求書籍,又心知肚明,文武為立身之本。太后杜氏也是個知書達理的婦人。在父母耳濡目染下,太祖最初投入夾馬營陳學究的學館中讀書,後來趙家又聘請了趙學究教導。除此之外,太祖還學習五經,又愛好武藝,聚集夥伴按照戰陣的模式排練,並時常把弄一根純鐵打造的杆棒。”

張明遠道:“後來怎樣?”費無極道:“這便是傳說中的盤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