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2章 一見如故 (第4/5頁)

加入書籤

清涼殿’便是難上加難,如之奈何?”

段和譽道:“自古以來,孤家寡人都多愁善感。陛下卻非同一般,看陛下身心愉悅,本王欣慰之極,願陛下洪福齊天!此等煩憂之事,不勞陛下勞思費神。本王願進獻大理國上好木材,為陛下分憂。”宋徽宗搖搖頭,嘆道:“成何體統,我大宋連木材都沒有,還要大理國進獻。如若傳揚出去,便不合時宜。朕這孤家寡人,並不容易。”

張明遠道:“孤家寡人也是人之常情,皇上時有心煩意亂之事,只要心平氣和,大可自由自在。”費無極道:“孤家寡人非人人可望及,還望陛下洪福齊天。”宋徽宗沉吟之際,用手指了指自己,仰天長嘆道:“你們可知我心中苦悶。”“陛下如何也有苦悶?但說無妨。”張明遠詫異萬分。

“陛下如何會有苦悶?”費無極一怔,雙手抱胸。張明遠使個眼色,費無極才放下雙手,原來宋徽宗看向費無極,便是愣了愣,嘴上沒說什麼,可眼神卻質疑費無極如此不懂禮數。段和譽道:“陛下但說無妨。”

宋徽宗一臉莊重,悶悶不樂道:“如若不是身在帝王家,做個大宋讀書人也是好的。朕就在東京郊野,結廬隱居。可春夏讀書,秋冬出遊,可寫字作畫賣到集市,也可做教書先生教人學問,如此過活自由自在,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如何不好?”眾人目瞪口呆,片刻緩過神來,也暗暗點頭,深以為然。

張明遠看宋徽宗這般光景,還以為皇上果有退位之意,頓時心神不寧,就道:“陛下果然是性情中人,如此早已謀劃好人生之路,豈不令人佩服。”費無極見宋徽宗神情恍惚,馬上讚道:“聽上去也是令人心馳神往了。”種浩不看宋徽宗,只是低著頭道:“陛下所言,正是微臣以後嚮往之事。”種溪動了動嘴唇,一言不發。

段和譽道:“本王以後退位就皈依佛門了,在大理找一個依山傍水的所在,歸園田居自然是一大樂事。”宋徽宗環顧四周,道:“朕所建艮嶽便是這般想法,意圖自然山水,修身養性,清靜無為,聊以忘憂。”种師道聽了這話,本欲慷慨陳詞,勸導一番,可心想還是不說也罷,便默然不語。

張明遠心知肚明,宋徽宗尊崇道家也是一時興起,如若執迷不悟,如梁武帝捨身佛寺之事,豈不誤國誤民,就勸道:“可惜陛下乃天子,還要以江山社稷為重。如若隨心所欲,天下又當如何?”

費無極細細一想,這可匪夷所思了,如若皇上想不開,做了道士,把江山社稷拋之腦後,那還了得,也勸道:“陛下如若想清靜無為,就應該是無為而無不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都要陛下主持大局。”

種浩尋思道:“皇上有歸園田居之意,這般如何是好,還要馬上勸說才好。”就擲地有聲道:“天下還要陛下主持大局,還望陛下明鑑。”段和譽尋思道:“如若大宋六神無主,契丹、西夏圍攻大宋,我大理也就唇亡齒寒了。”想到這裡,馬上勸道:“如今契丹虎視眈眈,西夏又伺機而動,陛下要高居朝堂,以國為重。”

見眾人沉默不語,宋徽宗嘆道:“朕自然明白,只是身不由己。爾等不必大驚小怪,朕也不過是隨口一說罷了。”此言一出,眾人默然不語,不知所云。聽了這話,种師道忍不住嘆道:“西北如今安定,黎民百姓便可以安享太平,實乃朝廷之福,陛下之福。”

宋徽宗饒有興致的問道:“老將軍,宋夏邊界和宋遼邊界,你以為,有何不同,又如何處置?”种師道愣了愣,沒曾料想皇上會問這個問題,張明遠等人也一怔,都覺得皇上有些反常,畢竟素聞當今天子,從來不問軍國大事,只在筆墨丹青上下功夫。

种師道嘆道:“宋夏邊界,多大漠戈壁灘,要以守為攻,不可輕舉妄動,范仲淹大人當年的策略,不可輕廢。宋遼邊界,重在雁門關和白溝河,當以巡邊為主,好在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