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興慶風範 (第3/11頁)
軍費開支浩大,百姓負擔加重。西夏在對我大宋戰爭中損耗也頗嚴重。又因雙方停止互市,西夏國內物資日見匱乏,故遣使與我大宋議和。慶曆四年十月,雙方定議,其一,西夏首領元昊答應取消帝號,而由我大宋冊封為夏國主。其二,我大宋每年賜予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另有其他歲時賞賜,合計絹十五萬匹、銀七萬兩、茶三萬斤;其三,重開保安軍、高平寨等沿邊榷場貿易。這便是慶曆和議。”四個宋使面面相覷。
張明遠一怔,不解道:“西夏李元昊虎視眈眈,威風凜凜,來勢洶洶,勢如破竹,為何大獲全勝還要議和,豈不奇怪?”費無極也納悶道:“其中必有緣由。”
張叔夜又介紹道:“我大宋寶元元年十月,藩屬西平王元昊稱帝,國號大夏,年號天授禮法延祚,在我大宋西北,便稱之為西夏。翌年,仁宗皇帝下詔褫奪元昊所受宋朝官爵和賜姓,以定難軍節度使懸賞其首級。元昊則出師攻我大宋,挑起宋夏戰爭,自康定元年至慶曆二年先後在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戰勝我宋軍,俘我宋將劉平、石元孫,又殺我任福、葛懷敏。我大宋當時無力消滅西夏,主和派又佔上風,而西夏李元昊在攻擊時被我大宋知原州景泰挫敗,無法實現‘親臨渭水,直據長安。’的夙願。故而李元昊才勉強議和。”
費無極這才明白過來,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張明遠嘆道:“李元昊絕非等閒之輩,如若只是戰場失利,恐怕難以讓他退卻。”張叔夜道:“明遠果然聰明過人,不錯,李元昊作為軍事上佔優勢的一方,其決定停戰議和,主要出於三點。其一,連年戰爭使西夏本身就很脆弱的國力難以再承受繼續大規模作戰的重負,上下睏乏;其二,由於我大宋知延州范仲淹和韓琦等人的經略,我大宋的軍事防禦能力得到了明顯的加強,並堅壁清野、嚴守城寨,不與西夏正面交鋒,使西夏李元昊難有新作為。遼國又借宋夏戰爭之機向我大宋索取更多歲幣的要求得到滿足後,接著便對西夏施加壓力,李元昊與契丹交惡,西夏面臨兩大國夾擊的危險境地,此乃李元昊所懼怕之處。”
種浩道:“李元昊原來也有膽小如鼠之時,我以為他天不怕地不怕呢。可見世上沒有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肥胖宋使道:“人是肉身之軀,哪有不怕生死的道理?這李元昊其實聰明過人,他知道如何取捨,如何進退。”
張叔夜介紹道:“西夏在宋夏戰爭中擄掠所獲財物與先前依照和約及透過榷場所得物資相比,實在是得不償失。在建國稱帝之前,西夏每年都可從我大宋得到‘歲賜’的白銀萬兩、絹萬匹、錢兩萬貫,這是夏國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在沿邊榷場,党項人還以境內所產的青白鹽及畜產品換取我大宋的糧食、茶葉和其他手工物品,這些物資都是西夏百姓的必需品。可李元昊窮兵黷武以後,我大宋停止‘歲賜’,關閉榷場,不準青白鹽入境,禁止雙邊互通來往,從而給夏國以致命一擊。在夏宋戰爭中,雖說李元昊取得了勝利,但本國也傷亡了很多人馬,正如方才陳大人所說‘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致使李元昊為發動戰爭而點集人馬越來越困難。”張明遠聽了瞭然不惑,嘆息不已。
張叔夜接著道:“按照西夏兵制,各部落青年平時從事生產,戰時全民皆兵,不是當正軍,就是從事雜役。一聲點集,由部落首領帶領,立即出動,還要自備馬匹和糧食。李元昊稱帝后,連年對宋用兵,使田地無人耕種,牛羊無人放牧。連不少部落首領也反對再戰。”
張明遠道:“沒想到,党項人也並不容易。”費無極道:“不必同情他們,如若党項人俯首稱臣,那會有戰火紛飛。”種浩道:“不錯,党項人窮兵黷武許多人,得到了什麼?不過是不毛之地。”種溪道:“這話也不能這樣說,興慶府和西平府也非不毛之地,再說賀蘭山也是兵家必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