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章 單章 銀子與人的背景 (第2/3頁)

加入書籤

弟弟和侄兒降清,讀者難免對李成梁曾孫李尊祖帶‘固有印象’,選擇性忽視李家直系後裔、無兵無權的末代寧遠伯血戰農民軍,是勳貴少有的殉節殉國將門(很少有人提吧?)。

拋開李成梁與努爾哈赤的私人交集,與大家談談軍事角度的李成梁,以及他‘爭議’來源,藉此說明一下遼東當時的民情。

萬曆朝前期,張居正專注財政改革,邊鎮採取西守東攻戰略,但朝廷沒有錢糧支援遼東對圖們汗的抵禦反擊作戰,於是張居正抖了個機靈,給予李家充分信任(政治盟友),不允許任何人干涉他指揮,讓他‘自決賞賜’。

李成梁沒有賞銀,把于謙曾經用過的策略逆轉:官田全都分給邊軍。

簡單的一招解決了錢糧問題,誕生了明朝最大的軍閥集團,影響整個史冊走向。

李成梁在缺糧缺餉的情況下,力抗韃靼人二十萬大軍三十年,一人戰功賽過滿朝勳貴。

李家萬餘精銳家丁,帶遼東邊軍,把二十萬韃靼人左右揉搓、最終打的分崩離析。

到萬曆二十年後,年年入關、劫掠成性的韃靼人已不敢輕捋虎鬚。

此人作戰勇猛、部將悍勇、戰場智慧卓越。

他是明成祖之後,唯一可以縱橫千里草原的將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是明朝中後期無可爭議、最成功的將領。

是明朝中後期唯一武勳封爵的將軍(南明那一堆拉拉不算)。

他們父子的爵位和諡號(寧遠伯、李忠烈)可以說明一切。

李成梁這個人,打仗之前就把打仗的事做完了,縱橫捭闔、善利妒怨、分化拉攏,剩下的就是快速奔襲,直取中軍,政治智慧利用到了極致(努爾哈赤與他打法類似,很多書把這作為論據)。

萬曆朝前期,戚少保與李成梁在張居正面前都自稱‘門下走狗’,但戚少保打的是倭寇,是民族英雄。

我們現在來定論,李成梁肯定不算,因為他打的是…自己人。

且相對於戚少保的‘聽話’,李成梁與中樞文官博弈了三十年,楚黨倒臺後是浙黨、齊黨當朝,李成梁的精力完全在‘求生和家族傳承’,最終因貪墨、冒功被罷官十年。

這十年間圖們汗又來了,遼東戰死八位總兵,導致後來的將領一聽有可能被調到遼東,立刻稱病辭官。

高下立判,不得已,明廷又啟用李成梁。

可惜遼東將門消耗大半,且他兒孫戰死,本人心灰意冷,再無進取之心,加上失去楚黨支援,官場處處掣肘,軍事行動處處保守,最終辭官回京病亡。

對史官的‘春秋筆法’,我們得從文武之別看:李成梁封爵後,政治地位完全不同,所代表的群體也不同,是勳貴中唯一的外鎮領兵大將,遼東巡撫無法領導他,‘以文御武’的國策出現大漏洞。

還得從人性角度看:人不會對弱者產生憤恨,只會痛恨一個殺不掉、離不開、惹不得的對手。

錯的不是李成梁,他打敗了與明朝糾纏二百年的北元大汗,明朝沒有消化這個戰果,皇帝惰政,中樞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專注於黨爭,讓女真暗中做大。

這就是李成梁存在爭議的基礎原因。

但是…

重點來了。

他的爭議出現在清朝以後的近代,百年前文人是為了貶低滿清、振奮人心,現在則完全是了流量。

明朝當時對李家可沒有爭議,功是功,過是過,萬曆皇帝早把李成梁這茬揭過去了,更別說泰昌、天啟、崇禎。

奏摺、皇帝實錄、志錄等史料表明。

當時遼東的官,上任第一件事是彈劾他的前任推卸責任,扣剝遼民、奴役遼民、壓榨遼民,民不聊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