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章 單章 銀子與人的背景 (第3/3頁)

加入書籤

無力養軍防禦…是大家共同的詞彙。

這些原因往上追根溯源,會追究到萬曆皇帝的一堆心腹,遼東監軍太監、礦監、稅監。

這是事實,導致天啟、崇禎有苦難言,只能被動接受。

明朝皇帝、士大夫、將軍都明白,遼東丟失的根本原因是失心(對遼民的不信任),並不是單純的軍事失敗。

據統計,當時遼東人口大約四百萬,薩爾滸之後,一半死於戰事,百萬人逃往三個地方(遼西、登萊、朝鮮),剩下約百萬人投降了滿清,很多邊將只要努爾哈赤一聯絡就投降了。

遼西到處是女真的探子,對此我們恨得牙癢,又難以理解。

女真可是蠻夷中的蠻夷、野人中的野人,為何他們放棄天朝上國的身份,拋棄尊嚴,背叛祖宗,背叛皇帝,去做一個奴才?

還是一個沒有富貴,沒有名聲,沒有未來的蠻夷!

以當時的視角看,百姓根本不會幻想努爾哈赤能稱帝,更不會幻想女真入主中原。就連努爾哈赤都沒這麼想過,他到死的時候,理想的版圖都只是關外,戰略目標是把明朝攆回關內後議和共存。

只有一個解釋:是朝廷壓榨、拋棄了他們,絕望、絕路、絕境的選擇。

關內、關外,我們現在說起來沒有任何感覺,但17世紀的明朝,中原王朝臣民的內心深處,卻是‘我們’、‘他們’之別。

遼民是中原移民、遊牧民族融合後代,部分是半島後裔(李家就是),正是經歷明末的戰亂,這片土地才再無人提什麼外族。

就像我們也是幾次民族大融合的後代,那裡只不過遲了幾百年。

換個思路,拉長時間線,歷史其實都很清晰。

一切的混亂和不解,可能只因我們抱著‘結局’看待‘過程’。

喜歡大明捉鬼記:明朝那些魑魅魍魎請大家收藏:()大明捉鬼記:明朝那些魑魅魍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