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趙恆 (第2/2頁)
安。
真宗思及遼宋之戰,曰:“戰爭非吾所願,和乃百姓之福。”遂與遼國議和,簽訂澶淵之盟,邊境暫安。
對西北、西南各族主要是安撫政策。
真宗曰:“各族皆吾國之民,當安撫之,以保團結。”
於是,遣使安撫,各族皆感其恩。
真宗愛好文學,寫過很多詩文。
閒暇之時,常獨坐書房,揮筆潑墨。
其詩文意境深遠,文采斐然。
有《御製集》三百卷傳世,今僅存《玉京集》六卷,亦可見其文學之成就。
真宗在位,功績卓著。
政治之規,經濟之策,軍事之備,文化之崇,外交之策,皆有可稱之處。
……
趙恆是宋朝第三位皇帝。
【後世的評價】:
- 富弼認為,真宗能採用郭贄、陳若拙守藩郡,懂得用人之道;而且聽納建議時較為謹慎,防微杜漸。
- 王稱讚譽宋真宗之世,太平之治融洽,君明臣良,家給人足,刑措不用,契丹請和,又舉行了諸多絕代曠典,可與周成王、康王以及漢文帝、景帝的盛世相媲美。
- 脫脫評價真宗是英悟之主,但在澶淵之盟後,封禪之事興起,祥瑞不斷出現,天書屢次降臨,整個國家君臣如同病狂一般,實在怪異。
- 朱元璋稱真宗亦號賢君,初期有李沆等賢臣,還能心存警惕,但澶淵之盟後,大臣開啟天書之事以驕縱其心,群臣曲意迎合,獻祥瑞者不絕於途。
功績方面:
- 開創鹹平之治:趙恆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為相,勤於政事。分全國為十五路,各路轉運使輪流進京述職,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稅賦。在他的治理下,社會較為安定,給國家創造了一個相對長期和平發展的有利時機。當時鐵製工具製作進步,土地耕作面積增加,又引入暹羅良種水稻,農作物產量倍增,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史稱“鹹平之治”。
- 發展經濟:趙恆注重農業生產,鼓勵墾荒,興修水利,使得農業產量增加。他還支援工商業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繁榮和手工業的興盛。
- 文化教育:崇尚儒學,注重教育,興辦學校,培養人才。他改革了科舉制度,增加了考試科目和考試次數,擴大了選拔範圍,提高了科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為國家選拔了更多優秀人才。這一時期,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 澶淵之盟的積極影響:澶淵之盟雖然有一定的屈辱成分,但它帶來了相對和平的局面,避免了大規模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災難,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宋遼之間的局勢,為北宋的經濟發展創造了較為穩定的外部環境。
過錯方面:
- 澶淵之盟的消極影響:趙恆在有利的軍事形勢下,同意與遼國和解,簽訂了澶淵之盟,每年給予遼國一定的歲幣。
這一做法雖然換來了和平,但也被一些人認為是軟弱的表現,且歲幣的支出對北宋的財政造成了一定的負擔。
- 封禪泰山、勞民傷財:澶淵之盟後,趙恒大興祥瑞,東封泰山,西祀汾陽,粉飾太平,又廣建佛寺道觀。這些活動耗資巨大,導致社會矛盾加深。他為了封禪甚至偽造天書,以證明其合法性,這種行為受到後世的詬病。
稱號方面,趙恆的諡號為文明章聖元孝皇帝,廟號真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