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5章 趙構 (第2/2頁)

加入書籤

世、韓世忠等將領紛紛率軍勤王。

四月一日,苗劉兩人迫於形勢同意讓趙構復辟,趙構賜給他們免死鐵券。

四月初三,兵變軍隊被韓世忠擊敗,苗傅、劉正彥當晚逃離杭州。

五月中下旬,宋軍最終俘獲苗劉兩人,苗劉之變宣告結束。

兵變加深了趙構對武將的猜忌與擔憂,宋朝重文抑武的情況更加顯著。

建炎三年七月,金軍再次南下進攻南宋,趙構任命杜充為右相兼江淮宣撫使,統兵十餘萬守衛建康(今江蘇南京)。

閏八月二十六日,趙構乘船離開建康,九月初八抵達臨安(今浙江杭州),接見群臣後又離開臨安前往越州(今浙江紹興)。

十一月下旬,金軍抵達建康,宋軍獻城出降,杜充等人率領少數殘兵逃離。

趙構得知建康失陷、金兵渡江後,決定乘舟出海逃往明州(今浙江寧波)。

金軍渡河後,先後攻下廣德、安吉,過獨松嶺直逼臨安,十二月十五日,臨安淪陷。

趙構又逃往定海縣,逃亡途中他仍希望與金人議和,但金人繼續進攻。

建炎四年正月,金軍攻破明州並繼續追擊趙構,趙構捨棄陸路改為水路。因金軍在追擊途中遭遇暴風雨,且其水師弱小、船隻較少,被南宋和州防禦使張公裕的大船擊退,趙構得以轉危為安。

建炎四年三月,趙構循原路由海上返回浙西,先後抵達明州、餘姚、越州,並留駐會稽不願返回建康。

九月,前御史中丞秦檜從金國南歸,十一月得到趙構接見,因積極支援趙構與金國議和而受到重用。

紹興八年(1138年),趙構正式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

紹興十一年(1141年)冬,在趙構的授意下,南宋與金朝達成紹興和議,對金朝稱臣納貢,維持偏安局面。

同年,趙構削諸將兵權,並殺掉岳飛。

此後,他長期委任秦檜為相,維持對金媾和路線。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趙構將皇位禪讓給養子趙昚,自己作為太上皇帝退居德壽宮。

淳熙十四年(1187年),趙構在德壽宮駕崩,享年八十一歲,廟號高宗,諡號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葬於永思陵。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