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68章 乾隆 (第1/3頁)

加入書籤

乾隆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是中國清朝第六位皇帝,名弘曆,愛新覺羅氏,為清世宗雍正帝第四子,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雍正元年(1723年),弘曆被密建為皇儲,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為和碩寶親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登基,年號乾隆。

乾隆皇帝一生創造了多項紀錄,他是我國曆史上統治國家時間最長的皇帝,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

也是中國最長壽的皇帝(八十九歲);還是歷史上作詩最多的皇帝(共計四萬多首)。

弘曆自幼受祖父康熙帝寵愛,12歲時被康熙帝帶入宮中養育,跟隨多位名士學習儒家經典及歷史典籍,學業進步很快。

雍正帝即位後,於雍正元年將弘曆的名字寫入傳位詔書,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

雍正八年,弘曆輯成《樂善堂文鈔》,邀請諸多當朝權貴作序,為日後繼位進行了輿論準備。

雍正十一年,弘曆被封為和碩寶親王。

弘曆即位初期提出“寬嚴相濟”的施政方針,修正雍正時期的一些政策,強調為政以寬,與民休息,實行仁政。

他免去雍正十二年以前百姓所欠錢糧,減輕多項農業和商業賦稅,改革了一些政策中的弊端,還興修水利,推動了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

重視官員選拔和考核,對不稱職的考核標準進行細緻規定,並嚴厲懲治貪汙官員。

他還將親王宗室排斥在最高權力機構之外,形成親王宗室不入軍機處的制度。

為避免宗室干政,弘曆抑制鄂爾泰和張廷玉兩大政治集團的衝突,在鄂爾泰去世和張廷玉致仕後,逐漸清除了兩黨的勢力。

乾隆六年恢復了木蘭秋獮活動。他親作表率、習武騎射,透過演習提高八旗軍士戰鬥力,藉助秋獮活動與蒙古王公貴族增進交流,密切了邊疆地區和中央政府的關係。

堅持出兵平定貴州苗民因反對改土歸流而起的叛亂。

他任命湖廣總督張廣泗為貴州巡撫總理苗疆事務,下令禁止清軍濫殺,提倡以德濟威。

乾隆三年叛亂被平定後,他下令“永除苗賦”,奉行“以苗治苗”政策,並在貴州推行屯田。

乾隆九年,因瞻對地區的部落聚眾搶劫行旅,弘曆命川陝總督慶復出兵進剿。雖清兵最終平定瞻對,但下瞻對首領班滾逃脫。

戰後,弘曆對瞻對實行加強管轄和巡查、嚴禁搶劫等政策,帶來了該地區的長期穩定,但也留下了隱患,間接推動了第一次金川之役的爆發。

乾隆十二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發兵襲取小金川並進攻鄰近土司,四川巡撫派兵彈壓失敗。

乾隆十三年,弘曆任命張廣泗為川陝總督出征金川,後又派首席軍機大臣訥親前往前線指揮,但面對金川軍的碉樓戰術,清軍屢遭失敗。

張廣泗將戰敗責任推給將領,請求增兵加餉,乾隆滿足其要求後仍未見成效。

最終,乾隆以“玩兵養寇,貽誤軍機”罪名將張廣泗革職交刑部審理,後將其處死;

又以“退縮偷安,勞師糜餉”下令訥親自裁,慶復則被賜白練懸樑上吊。

此次金川之戰的失利讓乾隆認識到軍紀廢弛,於是力圖整頓,建立健銳營訓練強兵,為後續的軍事行動做準備。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清朝國力達到了巔峰,他組織大批官員、學者耗時十三年編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大成之作——《四庫全書》,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下令海禁的原因:

1.防範英國等西方國家的潛在威脅,英國在當時逐漸崛起,成為海上霸主,並開始了工業革命。

乾隆意識到英國“在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