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從河裡釣上來了國之重器【雙倍求月票求訂閱】 (第2/4頁)
物優選育種方法,這已經算是相當優待了。
那他要做的就是妥善利用。
不能浪費了這樣的大好機會。
隨便選擇一種,而眼下卻根本用不上,那就是對這得來不易的機會,的一種巨大浪費了。
曹昂快步走回到盒子旁。
隨後又把那一摞字條翻了出來。
開始細緻的挑挑揀揀。
……
大致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個是要屬於當下這個時代的主流作物,只有在大漢朝的農業結構比例中佔據的比重越重,那麼將其進行最佳化改進培育良種,此舉的價效比才會更高。
其次一個是目前這個時代,中原地區所擁有的作物,像什麼玉米、紅薯之類的糧食作物,即便知道這玩意兒高產,能夠帶來大量的糧食。
曹昂也不會選擇。
因為當下漢朝境內沒有。
等他找到玉米和紅薯的種子,進行培育栽種,那這天下間的人,恐怕都不知道已經餓死多少了。
未來再好,當下用不上,不能迅速轉變為資源,那它的優先順序都只能排在最下面。
最後一個要求,就是改進培育的難度,這也在考量範圍內。
雖然這一摞字條上沒有說誰難誰易,在選擇之前也不會顯現出步驟。
但曹昂自己有一個基本的邏輯判斷,有可能要經歷漫長時間,甚至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進行一點一點改進實驗的糧食作物,他都只能排除。
總不可能選擇了一種高產作物。
結果前後卻花費了幾代人的時間,去進行培育改進,那可能一代君臣都沒了,這玩意還沒改好。
請問有什麼意義呢?
綜合以上的各類原則。
曹昂最終做出了選擇。
……
看著面前的幾張字條。
曹昂先是把黍和菽移了出去,這是兩種已經漸漸退出了時代舞臺的糧食作物,在當下的主要糧產中佔比不多。
其次,經過了一番思想鬥爭。
又把水稻給挪了出去。
必須承認的一點,就是在看見水稻的時候,曹昂是非常動心的。
此物的名聲實在是太大了!
但是在理性思考過後,曹昂還是隻能選擇放棄。
蓋因為眼下全國的重心在北方,政治、經濟、文化,乃至於人口重心全部都在北方。
南方和北方相比,是處於絕對失衡的狀態,而水稻這種作物,雖然在北方也能種,但遠遠不如南方的效果好。
而北方能夠大規模種植出水稻的遼東地區,眼下小部分在公孫康手裡,大部分都屬於外邦地區。
那麼盲目選擇水稻的話。
就會導致改良研發出來了之後,也未能產生太大的作用。
那可就算是白瞎了。
或許將來在統一了全國之後,曹昂會逐步開發南方的廣大地區,將南方的發展程度也提升上來。
但那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了。
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實現。
而且等到統一了全國之後,可以繼續向南擴張索取,那裡本身就有點高產稻種,因此現在浪費機會就沒必要。
因而在幾番排除之後。
曹昂面前就剩下兩張紙條。
“粟”“小麥”
這就是曹昂的選擇了。
前者是眼下漢朝佔比最多的糧食作物,在如今這個時代的糧食產出比重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小麥雖然不如粟的比重大。
但也已經嶄露頭角。
同時小麥本來就主產於北方,是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進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