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9章 中西美食鑑賞活動 (第2/4頁)

加入書籤

人喜好的中國菜餚,絕不是我們想象中龍飛鳳舞的宴席菜,而是中國餐館的快餐。所謂快餐,把菜堆在白米飯上是也。懂得了這個基本要素,宴請美國客人的時候很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們可以在白米飯的中央挖一個坑,把菜填在裡面,讓客人像吃土豆泥一樣吃米飯。可以準備許多調料醬,供美國客人拌入米飯。甚至可以用各種顏色的調料拌成不同的飯糰,比如,酸甜醬拌成紅色的,雞蛋黃拌成黃色的,菠菜汁拌成綠色的,海鮮醬拌成棕色的,然後做成彩色的米飯拼盤,等等。

因為這個基本要素,洋超市的貨架上,那些配了調料,經過加工的半成品米飯銷路暢通。它們一般被裝在印有彩色照片的紙盒裡,比如,大蒜香草米飯、墨西哥米飯、蘑菇牛肉米飯、蔬菜米飯等等讓人一目瞭然地看清米飯煮熟以後的誘人面貌,垂涎欲滴。其中有的米飯是煮熟了以後,烘乾裝入盒內的,食用前,只要在沸水中煮五分鐘即成。有的是生米粒、幹調料,需要水煮20~30分鐘。這種盒裝米飯都有調料的成分介紹、烹飪細節和時間的控制說明。有的還在盒子背後加印與米飯有關的其他菜譜。盒裝米飯一般都在半磅到一磅之間,價格卻是米價的五到十倍。

近年來中國流行吃粗糧,黃糙米(bRowN RIcE)、野米(wILd RIcE)、大麥(bARLEY)、燕麥(oAt)等煮成的飯在家庭的餐桌上屢見不鮮。原因很簡單,粗糧營養豐富,纖維素高,糖分低,有利於減肥。有意思的是,面對洶湧澎湃的減肥浪潮,美國的飲食業卻無動於衷。餐館不供應粗糧。有一次,我和妻子到西雅圖一家比較高階的中國餐館就餐,突然看到餐單上寫著“bRowN RIcE”。我頓時喜出望外,很為中國人識時達務一馬當先而感到驕傲,立刻要了一碗,結果端上來的是拌了醬油的白米飯。我不好意思向自己的同胞提意見,那頓飯倒了胃口,吃得很少,離開的時候,整碗米飯留在桌上算無聲的抗議。

米飯雖然在美國的主食中唱不了主角,但是,憑著容納百川的中國精神,卻讓世界上最好的稻米和烹飪方法在世界生根開花。

我在家裡有私人的藏書櫃子,所謂私人,一是指中文書籍,別人看不懂。二是因為英文書中,談吃談健康的大概佔一半,兒子老公不愛看。不少書是朋友送的,他們知道我喜歡在廚房裡玩遊戲。西方的烹飪書看多了,腦子裡經常與東方打仗,誰輸誰贏並不重要,只要打起來,我就高興。偃旗息鼓以後,常常發現一些廚房操作中意想不到的問題。

中國人有對糧食的崇拜情結,五穀之首為稻米。所以,我們把就餐叫做“吃飯”,見面打招呼的問候也是“吃飯了沒有?”吃飯的時候,米飯必須熱烘烘地人手一碗捧在胸前,否則心中不踏實。而菜餚不管大菜小菜熱菜冷菜,不論什麼方式烹飪而成,都當配角,長久不變。墨守成規也許是東方文化的一個特點,可能和封閉的社會體系有關係。但是,一個習慣或者生活方式能夠延續幾千年,經得起時間的淘汰,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需要改進的是把門開啟,而不是把自己的歷史割斷,把過去全盤否定。中國人在吃的問題上本能地保留了使用筷子和吃白米飯的習慣。我常常想,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吃蓋澆飯,或者都吃三明治,人類還要腦袋幹什麼?世界大同可謂世界之末日也!相反,每個民族都不同程度地靠歷史的惰性守著自己的一份特色,同時不封閉自己,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今日之世界才能有多元紛呈的面貌。在這方面,美國的包容,是人類的一個縮影。

西方的米飯大致可以分為四部分:一是熱式大雜燴,二是冷飯沙拉,三是米飯湯,四是甜食。

各式大雜燴大約有那麼幾種:

義大利米飯

義大利以pAStA聞名天下,卻也是稻米之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