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方臘起義 (第2/2頁)
,城中官吏聞訊逃竄,起義軍迅速佔領新城。
在攻佔新城的同時,起義軍還燒了天目山下的治平寺,又相繼攻破臨安、富陽。至此,宋徽宗第一次下令招安方臘,但未得到回應。
隨後,方臘指揮起義軍逼近杭州,十二月下旬,起義軍先頭部隊抵達杭州城外浙江畔的六和塔附近,對駐紮的宋軍發起進攻,拔除宋軍據點並燒燬六和塔。
十二月底,方臘率領主力部隊從西線趕來,與先頭部隊勝利會師後,隨即對杭州城發起進攻。
交戰中,起義軍殺死兩浙路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知州趙霆逃走,最終起義軍攻佔杭州城。
起義軍攻佔杭州後,引發周邊各地大規模的響應。
湖州的陸行兒聚集一千餘起義軍攻打湖州;義軍將領石生準備攻打蘇州;蘭溪靈山的朱言、吳邦也起義響應;
縉雲的陳箍桶和霍成富揭竿而起;台州仙居縣的呂師囊,以及越州剡縣(今浙江嵊縣西)的裘日新、衢州鄭魔王等人也紛紛領導當地摩尼教教眾起兵響應。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正月,童貫、譚稹分兵兩路,由將領王稟、劉鎮等分別率領宋軍,向杭州和歙州進發,打算在睦州會合後進攻起義軍。
與此同時,方臘在杭州作出分兵前進的決定:
一路由義軍將領方七佛率領進攻秀州,以圖北上進攻金陵(今江蘇南京);
另一路由義軍將領鄭魔王率領,回師睦州,向婺州、衢州(今浙江衢縣)、處州(今浙江麗水)等地進軍。方臘自己則率領剩餘起義軍南下,開闢南線戰場。
正月十八日,宋徽宗二次下詔招安方臘,仍未得到回應。
方七佛領兵北伐,攻下崇德縣(今浙江桐鄉縣南部),進圍杭州東北的秀州(今浙江嘉興),並分兵進入湖州(今浙江吳興)境內。
正月二十四日,方七佛指揮起義軍強攻秀州城南門,秀州統軍王子武閉城不出。
童貫指揮宋軍從鎮江出發,趕到蘇州鎮壓了石生領導的起義軍,隨後繞過吳江,迅速趕到秀州救援,將攻城的方七佛部圍困,並佔領海寧和崇德,方七佛所部腹背受敵,只能回兵退守杭州。
鄭魔王率領的另一路起義軍攻打常山(今浙江常山)和江山(今浙江江山西南部),宋軍防守薄弱,起義軍很快攻佔兩城。
隨後,起義軍再次攻打信州,控制信州城外圍地區。
宋朝信州守將王愈在城內採取分割槽佈防措施,派遣宋軍在韓巖、館頭、竹獻等地駐紮防守,並在柳家等地設下伏兵,又派信州將領高志臨以親兵僕旗引誘進攻的起義軍。
鄭魔王率領的起義軍迅速佔領信州旁邊的柳家,進而向信州發起進攻,結果中了宋軍的埋伏,損失慘重。
此後,宋軍逐漸佔據優勢,在圍剿之下,方臘起義軍節節敗退。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四月,宋軍發動總攻,七萬多人的起義軍全部陣亡,方臘等高階領導層盡數被俘。
八月二十四日,方臘等人全部被殺。
但起義軍的殘部仍在浙東等地堅持鬥爭,直到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三月才被徹底鎮壓。
方臘起義雖然最終失敗,但它嚴重撼動了北宋王朝在東南地區的統治,對北宋經濟造成了重大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結束了北宋朝廷藉由“花石綱”對江浙百姓的征斂和盤剝。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