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55章 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 (第1/1頁)

加入書籤

曹操接二連三損失賢才,將他積攢了數十年的家底,幾乎敗光。

建安七子都是才華橫溢之輩,有五人就這麼折損在一場大疫中。

縱使曹操再不甘心,也只能感慨天威難測。

他再次頒佈了一次《招賢令》,又稱為《舉賢勿拘品行令》。

“昔伊摯、傅說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

“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卑辱之名,有見笑之恥。”

“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

“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

“然在魏,奏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

“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

“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

“負卑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

“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曹操言辭懇切,繼續招攬天下英雄。

即使是“不仁不孝”之徒,他也能放寬條件,破格錄用。

曹操感受到了南土的威脅,也表達了他對一統天下的渴望。

人才沒了,他可以接著招募。

偌大的神州,總會跳出來一兩個鬼才,為曹魏所用。

作為魏世子的曹丕,也展示了他該有的能力。

他寫信給大儒王朗時,發出生命的感慨:

“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

“唯立德揚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

“疫癘數起,士人凋落,餘獨何人,能全其壽?”

一場大疫下來,引發了北方士林的轟動。

他們開始琢磨、思考生命的意義,人活著到底追求什麼。

別小看這樣的思索,這是“魏晉玄學”的啟蒙。

神州歷史上每當出現割據的政權,戰亂不休。

總會爆發一場大規模的思潮崛起,如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的興盛。

而“魏晉玄學”,是繼“諸子百家”後的又一次思考。

道家的學說會再次崛起,成為和儒家一樣的顯學。

後世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賢。

他們放浪形骸,稱得上是“愚弄”了一個時代。

而在魏時,“玄學”的概念漸漸有了雛形。

曹丕追求不朽,並且認為立德揚名、著作典籍,可以幫助他達成目標。

故論撰所著典論、詩賦,蓋百餘篇。

集諸儒於肅城門內,講論大義,侃侃無倦。

試想一下,天下大疫洶洶來襲。

曹丕專心地著作,還邀請大儒講學,是何等地氣概和風姿。

凡夫俗子還在為疾疫感傷,曹丕已經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歷史上他能從曹操手中,搶走“魏文帝”的諡號,還是有幾分本事的。

有了曹丕帶頭,北方計程車子漸漸恢復信心。

他們沉定心神,專心於著作,湧現出不少文章。

可自始至終,都沒能達到建安七子的高度。

建安文學的沒落之勢,儼然不可阻擋。

唯有大漢讀書人的信念還沒有崩塌,他們仍然保留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這是殘酷戰亂中,為數不多的閃光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