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6章 百姓的融入與分工 (第1/2頁)

加入書籤

在洪荒世界的動盪局勢下,基地周邊出現了大量的逃亡百姓。他們拖家帶口,面容憔悴,眼中充滿了對安定生活的渴望。這些百姓們歷經了長途跋涉,身上的衣物破舊不堪,腳底的鞋子也磨損得不成樣子。他們的行囊簡單而簡陋,許多人甚至只帶著幾件隨身的衣物和少量的乾糧。

孩子們緊緊地依偎在父母的身邊,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迷茫。老人們則步履蹣跚,每走一步都顯得無比艱難。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的是因為家鄉被妖獸肆虐,有的是因為戰亂而流離失所。

基地的領導者們得知這一情況後,經過緊急商議,決定接納這些百姓,為他們提供一個庇護之所。王曉二站在基地的瞭望塔上,望著遠處緩緩走來的百姓隊伍,心中充滿了憐憫和責任感。

當第一批百姓踏入基地時,王曉二帶領著隊員們熱情地迎接他們。“大家不要害怕,從現在起,這裡就是你們的家。”王曉二的聲音堅定而溫暖,在這混亂的世界中猶如一道曙光,照亮了百姓們心中的希望。

百姓們聽到王曉二的話語,淚水忍不住奪眶而出。他們感激涕零,紛紛表示願意為基地貢獻自己的力量。一位老者走上前,顫抖著握住王曉二的手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給了我們活下去的希望。我們一定會盡心盡力,報答你們的恩情。”

為了更好地安置這些百姓,基地展開了詳細的調查,瞭解他們各自的特長和技能。一些曾經是工匠的百姓,被安排參與工事的建設。他們憑藉著豐富的經驗,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大家加把勁,把這城牆再砌高一些!”一位經驗豐富的工匠大聲喊道。他名叫李福,曾經是一位手藝精湛的石匠。他手中的工具熟練地擺弄著石塊,每一塊石頭在他的手下都彷彿有了生命,準確無誤地鑲嵌在城牆之中。旁邊的百姓們也紛紛響應,熱火朝天地幹著活。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們搬運著沉重的石塊,汗水溼透了他們的衣衫,但他們的臉上卻洋溢著堅定的笑容。

還有一些擅長農耕的百姓,則負責後勤保障中的糧食種植和養殖工作。他們在基地的周邊開墾出一片片農田,播下希望的種子。

“這土可得鬆鬆,才能讓莊稼長得好。”一位名叫王大牛的老農一邊翻著地,一邊向身邊的年輕人傳授著經驗。年輕人認真地聽著,手中的鋤頭不停地揮動著。他們在田地裡忙碌著,播下了一粒粒種子,彷彿也播下了對未來生活的期待。為了保證農作物的生長,他們還修建了灌溉渠道,從附近的河流引來清水。

擅長烹飪的百姓則走進了廚房,為大家準備美味可口的飯菜。每天到了飯點,廚房中總是飄出陣陣誘人的香氣。

“今天的飯菜一定要讓大家吃得飽飽的,才有勁兒幹活!”一位名叫趙翠蘭的廚師笑著說道。她熟練地切著菜,鍋裡的油滋滋作響,不一會兒,一道道美味的菜餚就出鍋了。百姓們圍坐在餐桌旁,享受著這難得的溫馨時刻。

而那些心靈手巧的婦女們,則負責縫製衣物和修補裝備。

“這針腳得細密些,才能耐穿。”一位名叫孫秀娥的婦女專注地縫著衣服,旁邊堆滿了剛剛修補好的裝備。她的眼神專注而認真,手中的針線如同靈動的精靈,在布料上穿梭著。其他婦女們也不甘示弱,有的在裁剪布料,有的在繡花,為單調的衣物增添了幾分色彩。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基地的生活逐漸變得井井有條。工事建設進展順利,城牆一天比一天高,防禦能力也不斷增強。後勤保障也越來越充足,倉庫裡堆滿了糧食和物資。

然而,在融入的過程中,也並非一帆風順。一些百姓因為長期的逃亡生活,身體虛弱,無法立即投入工作。基地的醫療團隊迅速行動起來,為他們提供治療和照顧。

“別擔心,好好休息,等身體養好了再幹活。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