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開個單章聊聊天,明日起三更 (第2/2頁)

加入書籤

還有一些書友,說第44章太毒,給低分。

對於主角當時主動撲進戰場,有些人覺得不舒服。說慈不掌兵。

作者想跟大家聊聊自己的想法。

真就是聊聊,不是解釋,畢竟那些打過低分的也不會回來看了。

作者經常會想,如果是真實的主角,在那個氛圍下,會怎麼做。

在你身邊有無數戰士在捨生忘死的時候,你能不能保持冷靜。

按作者的歷史知識,我覺得,不能。

不應該能。

偉大的集體,是能同化有共同志願的人的。

比如盧德銘,可能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個名字,什麼概念呢,秋收起義時,偉人是書記,盧是總指揮!

為了掩護部隊突圍,犧牲了。

秋收起義是什麼地位?那時的軍事總指揮,跟朱老總一個級別吧,部隊突圍需要你打掩護?

尋淮洲,21歲就是紅軍軍團長,打著紅旗帶頭衝機槍高地,犧牲了。

戰神粟裕曾是他的部將,臨終前留下遺言:“我死後,請將我骨灰中的一半和尋淮洲葬在一起。”

從星星之火到奮起抗日,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咱們在戰場上捐軀的各級將領數不勝數。

為啥不冷靜呢?不知道保護自己呢?

有沒有一種可能,正是因為有他們。

我們才有今天可以在這裡刷著手機,相互爭論的生活。

與他們相比,主角面對的,不過是一個已經被戰士們打的傷痕累累的怪物,又不是鐵原這種必死之局。

更何況,主角還有超過一般戰士的能力,這也能叫考驗嗎?

如果這時候,要說服自己,我不去,是因為有幾萬人的安全維繫在我身上,我不能身陷危險。

今日不去,明日面對更危險的局面,是不是就更不能去了?

後天,面對不那麼危險的局面呢?

一定要萬無一失才能做對吧,那麼是不是就意味著,正義和良心要讓位給利弊權衡。

現在是為了保住後勤通道暫且退避,以後是不是要為了萬民福祉明哲保身?

如果說這些距離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很遠,那再換個場景。

好比如果一輛車撞過來,前面是我的孩子,我是一把推開他,還是要先想明白:如果我死了,家庭會不會沒人照顧?

所以,權衡利弊得失,我不能去?

如果能這麼想,那就能退一步,就算死不了,但是我殘廢了,家裡的頂樑柱就塌了,全家的生活都會很悽慘,所以,我不能去!

最後,一直退到,我對家庭的重要性比他大的多,所以不管有沒有危險,我都不能去。

警察面對持刀歹徒要不要衝,是不是要考慮歹徒手裡那個人質價值和自己相比誰高?

消防員面對火海要不要衝,是不是該先查一下被困住的是普通人還是科學家?

所以,這就是明明主角身上揹著兩萬人的退路,可主角還是衝上去的理由。

有人不會去,但主角會去。

真不小心死了,再安排齊少將做主角,給戰士們想辦法回家唄,反正我是作者我說了算。

總結一下:

在作者的價值觀裡,不衝,可以有一千一萬種理由,衝,只有一種理由。

那就是,應該。

想都沒工夫想,哪裡還能想那麼多。

作者寫的時候,也沒想這麼多。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耽誤大家時間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