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9章 親情教育《探監的路,為什麼越走越長》 (第2/4頁)

加入書籤

的積蓄,仍難以為繼,為了滿足一時的虛榮心,他便昧著良心挺而手險,盜竊了鄰村的供銷社,邁出 罪惡的第一步。

聽完姜同川的哭訴,張翠菊一張鵝卵形的秀臉痛苦得變了形,她顫慄著抖動雙肩,從懷裡掏同一個一個紅包:‘川哥,你真糊塗!你不怕偷來的錢髒了咱倆的婚事?俺己是你的人了,幾時在乎國家的貧窮。錢,俺有,這是俺和爸攢下的200多塊呢!“當翠菊抽著訴說自己己遷到萊陽,並孤獨地度過熬而心碎的新婚之夜時,姜同川如萬箭穿心。他知道今生犯了一個無法饒恕的罪錯,深深地傷害了翠菊的心。然而,有什麼辦法能夠彌補自己的過失呢?他心冰冷到極點,痛苦地閉上了自己的眼睛。

時光悄無聲息的流逝,接見時間到了。臨別時,張翠菊再一次握緊了姜同川的雙手:‘好好幹,爭取早日回家,俺會每月來看你一次:“巨大的暖流再次充溢著姜同川的心,他的眼睛也再次溼潤了。

自此以後,煙臺強勞所的犯人接見登記簿上,便有了張翠菊每日一次的接見記錄。七十年代的農村,仍處在艱難的歲月。每次來探監,張翠菊捨不得花去來回3元錢的車票徒步行走200多公里,晝夜奔波,腳上的血泡難以計數;路上餓了,吃一口玉米餅子,渴了,喝一口生冷涼水,可每次都儘量的給丈夫多帶幾包紙菸,多帶點白麵饅頭。憑票供給的少得可憐的半斤白糖,也如數拈來。她認準一個理,丈夫是一時糊塗栽了跟頭,作為妻子,更需要多給丈夫一些關懷和溫暖,盡到妻子的責任。要知道,丈夫從小是個孤兒,更需要家庭的體諒和照顧。於是,無論春秋夏冬,崎嶇的山路上,每月都會走來一個熟悉的身影。她給厄運中的姜同川帶來一份慰藉,一份期待。一份與生來的做人的責任。

三、丈夫第二次入和第三次入獄

1979年春,姜同川結束了三年的強制勞動,回到了魂牽夢縈的家園。家,對他來說,曾是那樣的陌生。在記憶深處,自從父母死後,他再也未享受過家的溫暖。歷經四海漂泊的流浪和三年磨難。終於找到了心靈棲息的港灣,他怎能不激動和興奮!看到炊煙裊裊的住宅,看到雞鴨成群的院子,他深切理解了妻子三年來的付出與奉獻,心裡頓時暖融融的,他忘情地擁抱已明顯消瘦的妻子。

一年之後,兒子陽陽來到了世上,給這對患難夫妻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幸福和歡樂。姜同川不願再去走街串巷當小爐匠了。當然,他也不願去做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的莊稼漢。隨後,他們舉家遷到了萊陽城郊吳格莊,夫妻倆靠在農貿市場上販菜為生。隨著國家經濟形勢的好轉,家境也漸漸殷實起來,他們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妙的時光。然而,姜同川心中卻時常湧動著莫名的傷感和失落對於三年強制勞動的錯誤態度使他的性格嚴重扭曲,押犯間的交叉感染又加深了他的噁心。姜同川屬於那種典型的好了傷疤忘了痛的人,1981年他竟又因傷害罪再次判罰一年,高牆和電網第二次隔斷了這個剛剛步入幸福之間的家庭。去往萊陽監獄的探監路上又留下了張翠菊穿梭一年的身影。1982年春,姜同川再次刑釋,然而不幸還沒能就此打住,張翠菊還沒能從與丈夫久別重聚的歡欣中醒過來,1983年“嚴打“中,姜同川又因流氓罪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不久投改於此墅監獄。

張翠菊的心乎碎了。他像害了一場大病,幾天之間眼圈發黑,生命如同走過一個漫長的世紀。她痛恨丈夫,但難以割捨的親情,又使他毫不猶豫地踏上了探監的路程。

接見室裡,當拉著腦袋的姜同川見到已哭成淚人的妻時,惶惑地低下了頭,遠遠甩過來的兩句冷冰冰的:“我這一輩子算是沒指望了。趁著年輕,你帶著孩子再尋個人家吧!“

張翠菊做夢也未想到,丈夫會說這等絕情的話。一時間,她顯得超常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