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9章 中西美食鑑賞活動 (第1/4頁)

加入書籤

燈火闌珊影視傳媒大陸公司受省宣傳部委託主辦關於《中西美食比賽鑑賞》的活動,主旨要有濃厚中國和西方美食文化的薰陶,要求有大陸和國外兩個賽場同時進行連線溝通交流,首先要做市場調研、美食內容、專案策劃都要嚴格稽核過關,才能進行活動比賽。下面幾章節主要描述美食內容的選用,內容新穎等。

西餐的米飯

和中國一樣,哪裡出稻米,哪裡就有人吃米飯東北大米、五常大米等。在國外N年,吃過很多種大米,但是還是很鍾情於中國的五常大米,吃了不膩,齒裡留香。美國南方几個大州盛產大米,一年收穫兩次,不僅自給有餘,而且銷售到全美各州、世界各地。

據說美國種植稻米的歷史始於一個偶然的事故。1726年某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一艘外來的商船在南卡羅來納州旁的海域擋不住驚濤駭浪的襲擊,靠上了查斯頓(chARLEStoN)碼頭。為了感謝眾人的救助,臨走的時候船長把一小袋稻穀作為禮物送給了當地的農民。300年以後,查斯頓地區每年出口大米4000多噸。

歷史大概就是由偶然之神筆撰寫出來的吧!人類種植稻米的故事從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開始,到中世紀廣泛傳播到西方世界。作為稻米之鄉的中國,我們的“偶然”在哪裡?夏華找不到中文資料,卻在西方的文字裡發現,中國與稻穀相遇起始於一條狗尾巴!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沒有具體的年代,連年的水災迫使居民離鄉背井,外出逃難。後來水退了,災民返回故鄉,所有的農作物都被大水沖走了,他們只好靠打獵謀生。但是,動物來源非常有限,他們活得十分艱難。有一天,人們發現一隻從田野裡過來的野狗,毛茸茸的尾巴上粘著許多金燦燦的種子,他們把種子取了下來,植入土地,從此開始了耕種稻穀的歷史。

夏華不在乎這個故事的真偽,有記錄總比空白好。希望將來某一天,夏華能找到中國自己的稻穀種植起源,找到一個真實的偶然。

美國白人有點像中國的北方人,不以米飯為主食。在美國吃大米的主要是亞洲、非洲和墨西哥的移民,白人主要吃土豆、麵包和麵條等。所以,美國的超市裡純粹的大米品種非常有限,多為一磅一袋的小包裝。也不見有什麼米店,只有倉庫式的批發市場上有20磅、50磅裝的稻米出售,專門供應給飯店用的。

美國雖然對稻米的需求量不大,卻從泰國、印度、日本、義大利等國進口稻米,一是為了增加品種,二是因為第三世界的稻米價格非常便宜。有份資料說,除了南極以外,世界各洲都種植稻米,年產量達5.5億噸,有幾千個品種,其中亞洲的產量佔92%。

美國進口的稻米中,泰國的香米佔很大的比例,我見到的中國餐館幾乎家家使用泰國香米。泰國米不僅價格便宜,50磅才10美金,而且香氣撲鼻,鬆軟不黏,粒粒清純,很有人窮志氣高的樣子。印度進口的大米叫巴撒馬提(bASmAtI),價格是泰國米的5倍,彷彿集中了所有稻米的優點,形同粳米,細長苗條,卻柔軟無比,齒頰留香。日本米被稱為珍珠米,胖短身材,圓圓滾滾,可謂米如其人也!日本米煮熟以後油光閃亮,蛋白質含量很高。

義大利米叫儒壽透(RISotto),形如大米,兩頭尖中間胖,卻是用麵粉、雞蛋和油做成的乾麵粒。其煮法和麵條一樣,需要大量沸水,煮熟以後,瀝乾水份,拌入牛油、香草等調料,然後上桌。美國的西餐館一般都用RISotto代替米飯。

美國人不吃白飯。一本被稱為《廚房聖經》的烹飪書在介紹米飯的煮法時說:1杯米加2杯肉湯,1湯匙牛油,3/4小匙鹽,煮開後,小火燜20~30分鐘。這就是最基本的米飯。美國飲食業中,除了中國餐館,沒有其他飯店供應白米飯。美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