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59章 戚繼光 (第2/3頁)

加入書籤

譚綸以戚繼光為先鋒,以劉顯為左軍,俞大猷為右軍,圍攻平海衛,最終一舉攻破,成功光復興化。

戚繼光因功被升為都督同知,世代承襲千戶職位,代替俞大猷成為福建總兵。

《仙遊之戰》: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二月,倭寇糾合一萬多人圍攻仙遊。

戚繼光率兵前往救援,倭寇失敗逃走,戚繼光繼續追擊,至王倉坪,倭寇的幾千名殘餘勢力逃走並佔據漳浦的蔡丕嶺。

戚繼光分五哨將士,攀巖而上與倭寇短兵相接,連俘帶殺一百多人。剩下的倭寇劫掠漁船逃到海上,而後侵擾福寧。

戚繼光率領李超等前往將其擊敗,又乘勝追至永寧,殺死三百多人。

《潮州之戰》:

嘉靖四十三年夏,潮州倭寇聚眾二萬與海盜吳平互為犄角之勢,劫掠潮州。

俞大猷率兵殺敗倭寇,並將吳平招降,讓其駐紮在梅嶺。

但不久之後吳平糾合被明軍擊敗的流散倭寇一萬多人,夥同他人先後在走馬溪、泊浦澳登陸,洗劫南村堡和港口村。

戚繼光即刻率軍前來圍剿,吳平得知後放棄之前據守的梅嶺,集合一百多艘大船,逃入南澳並修築大寨防禦。

《北御韃靼》:

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明朝開始重視北方的邊防。

給事中吳時來嚮明穆宗上疏建議讓戚繼光等人訓練薊門一帶計程車兵,於是戚繼光被任命為神機營副將,離開閩浙到京城北部負責訓練軍隊。

當時譚綸正擔任薊遼總督,他極力推薦戚繼光對其軍隊進行訓練。

明穆宗採納了譚綸的建議,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時,戚繼光受命總理薊州、昌平、和保定三地的防務,次年又兼任薊州總兵。

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明朝與蒙古訂立合約。

在戚繼光守衛長城的十五年間,邊疆總體較為平穩,他也從一位戰略指揮家轉型為一位軍務管理者。

隆慶七年(公元1573年),蒙古部落與俺答部落聯合進犯邊境,戚繼光率領將士追擊,其部隊震懾了蒙古部落,此後蒙古部落不再敢進犯薊州。

戚繼光在北御韃靼期間多次獲得封賞,不斷升遷。公元1574年,戚繼光因戍邊有功升為明朝最高軍職左都督。

由於兵部尚書譚綸和內閣首輔張居正賞識戚繼光出色的軍事才能,之後戚繼光又被加封為少保兼任太子少保。

《晚年經歷》:

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張居正逝世,明神宗開始清算張居正。

戚繼光因為與張居正的親密關係遭到非議,有大臣彈劾戚繼光,認為其與張居正勾結。

因此張居正去世不到六個月後,戚繼光就遭到了彈劾而被罷免官職。

之後,戚繼光又被調為廣東總兵,但是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又被參劾,被明神宗免去了職位。

戚繼光這次被罷官之後,一直待在家裡,生活一貧如洗。

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有監察御史上疏建議再次啟用戚繼光,遭到明神宗的駁斥和責罰。

三個月之後,戚繼光在登州的家中因病去世。

《後世評價》:

抗倭名將、民族英雄。

《功績》:

- 南征倭寇:

他招募並訓練了“戚家軍”,創新了“鴛鴦陣”等戰術,多次取得抗倭戰鬥的勝利

在浙江、福建等地多次擊敗倭寇,九戰皆捷,取得了台州大捷、興化之戰、仙遊之戰等勝利,基本肅清了東南沿海的倭患。

- 北御韃靼:

調任北方後,多次擊退韃靼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