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5章 朱標 (第1/2頁)

加入書籤

大明既立,太祖朱元璋常有遷都之意。洪武二十四年,歲在辛未,時維仲秋,金風送爽。

太祖心繫國之根本,欲擇地建都,以保江山永固。思及陝西之地,乃命太子朱標巡撫陝西,考察建都事宜。

朱標,年逾三旬,容貌端莊,氣質沉穩。

聞父皇之命,知此事關係重大,乃鄭重受命。

八月十一日,朱標率一眾隨從,自應天府出發。應天府繁華昌盛,樓閣林立,街道縱橫。百姓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朱標回望應天城,心中思緒翻湧。此城乃大明之都,然父皇慮及長遠,欲另擇佳地。吾當盡心盡力,完成使命。

朱標一行,舟車勞頓,日夜兼程。沿途山川秀麗,風景如畫。然朱標無心賞景,一心只為考察建都之事。

每至一地,皆仔細觀察地形地貌、風土人情。與當地官員百姓交談,瞭解當地之利弊。

行至陝西,朱標見此地山川雄偉,地勢險要。關中平原,沃野千里,乃兵家必爭之地。

朱標心中暗喜,以為此地可為建都之選。遂詳細考察,繪製地圖,記錄各處之優劣。

一路奔波,歷經數月。當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朱標返回應天。一路之艱辛,使朱標疲憊不堪。然其心繫建都之事,回京後不顧勞累,立即獻上陝西地圖。

太祖朱元璋見朱標歸來,心中欣喜。見其面容憔悴,又心疼不已。

朱標跪地而拜,呈上地圖,曰:

“父皇,兒臣奉命巡撫陝西,歷經數月,今歸來複命。陝西之地,山川險要,關中平原,沃野千里,可為建都之選。然亦有不足之處,需仔細斟酌。”

朱元璋接過地圖,仔細檢視,頻頻點頭。

然朱標因一路舟車勞頓,回京後竟病倒了。臥於病榻之上,朱標面容蒼白,氣息微弱。心中卻仍牽掛建都之事,強撐病體,向朱元璋上書。

其書曰:“父皇,兒臣雖病,然建都之事,不可耽誤。陝西之地,利弊共存。需權衡再三,方可決策。兒臣以為……”書未畢,朱標已力竭。

朱元璋見朱標病重,心中悲痛。日夜守候在其身旁,盼其康復。

朱標見父皇如此關愛,心中感動。強顏歡笑,曰:“父皇勿憂,兒臣無礙。建都之事,乃國家大事,兒臣雖病,不敢忘也。”朱元璋泣曰:“吾兒辛苦,為國家操勞至此。朕心甚痛。”

時光荏苒,朱標病情日益加重。雖有太醫全力醫治,然終無力迴天。

次年四月二十五日,朱標病逝,享年三十有八。朱元璋聞此噩耗,悲痛萬分。如晴天霹靂,心如刀絞。

太祖朱元璋立於朱標靈前,老淚縱橫。憶及朱標一生,聰慧仁孝,勤勉政事。

為國家,為百姓,盡心盡力。今卻英年早逝,實乃國家之不幸,朕之悲痛。

同年八月,朱標葬於孝陵東側,即明東陵。諡號“懿文太子”。葬禮莊重肅穆,群臣百姓,皆為朱標之死而悲痛。

朱標一生,以仁善為本,寬和為政。雖與太祖治國理念時有不同,然其品德高尚,深得人心。

【後世評價】:

朱彪被認為史上最穩的太子,可惜英年早逝。

- 朱標以仁厚著稱,他師從大儒宋濂,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教育,養成了寬厚仁慈、溫文爾雅的性格。

在監國輔政期間,他主張“寬通平易之政”,與朱元璋的“重典馭下”“以猛治國”形成鮮明對比。

- 朱標對兄弟友愛,多次調解兄弟們與朱元璋的矛盾,在兄弟們眼中,他是一位受人尊敬、能夠和睦家族的兄長。

- 他勤奮好學,虛心求教,積極參與政事處理,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政治智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