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59章 提拔新生代,北定匈奴是大事 (第2/2頁)

加入書籤

了表相。

道德是什麼?僅僅是一個標準而已。

儒生的一張嘴,能把一個缺德鬼褒揚成一個聖人,也能把一個聖人黑成一個魔鬼。

眾口鑠金,積灰銷骨就是如此。

禮制又是什麼?是束縛人們的虛與委蛇。

繁瑣的禮制規矩,每日早上去給爹媽磕個頭,能頂一天所需的糧食麼?

仁政呢?仁政能滅了日日騷擾百姓的匈奴?能滅了六國?

平定天下,靠的是軍隊,而不是儒生的嘴。

列位看看,哪一個國家,是儒生們打下來的?

教育?就更不可靠了,一群儒生們會利用這個平臺,批次生產出他們所需要的利益群體來。

滿圈的豬崽兒,滿園的韭菜而已。

當然這些說法的基礎,是架構在半罐子醋之儒生基礎上。

人的私心,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那些儒生。

口口聲聲說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古時叫標榜,現在叫“洗白”。

歷朝歷代的大貪官,哪個不是文臣?

扯的有點遠了,接下來還說扶蘇。

畢竟大殿下扶蘇,還沒經歷過朝堂的風雲、戰爭的殘酷、人性的貪婪。

總喜歡以個人興趣,來判斷他看到的、聽到的不真實。

他當然知道。

王綰和李斯都是輔政重臣,在朝中是權重勢顯。

現在再賦予二人左右相,朝中的權力、便會過分地集於兩人身上。

這對王權的集中,可是頗為不利的。

將隗林提拔上來,壓制權欲十足的李斯,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主意。

父王看得還是比兒臣透徹。

扶蘇心裡也暗暗叫好。

現在聽隗林說要辭掉右相,他是一百二十個不同意。

有隗林出任右相,總比李斯要好。

當下他開口安慰隗林道。

“隗大人不用擔心,以大人之才,不下於王綰和李斯,而且大人對匈奴人頗有了解,而這也正是父王所需的,所以父王才棄李斯而用大人。”

扶蘇也看到了,父王嬴政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北地的匈奴人了。

“可是,殿下,在下確實不如李斯大人,而且……”

隗進有些尷尬,論起水平來,他真的不如李斯。

李斯雖然權利慾望很重,但自身水平確實還行。

尤其是一張嘴。

扶蘇也想到了,父王提拔隗林,並不是為了針對李斯。

而是考慮到日後的征戰匈奴。

但他沒想到,嬴政的本意是,讓扶蘇帶著隗林去征戰匈奴。

至於武將嗎?大秦朝多得是。

少壯派有李信,王賁,蒙恬等人。

征戰一個匈奴,綽綽有餘。

看著隗林還有些不自然,扶蘇接下來又說道。

“匈奴的問題,是大秦早晚需要面對的,既然父王任用大人為右相,是對大人能力的認可,大人又何必推辭呢?只要大人能夠輔佐父王解除匈奴之患,也就不再會有不敬之辭。”

聽他如此一說,隗林總算明白了大王的意思。

可他對自己在朝中的情況十分清楚,勢力遠不及李斯與王綰。

必須要找到自己的靠山才好,越是實力強大越好。

眼下已經成功博得嬴政的信任,再加上扶蘇公子的支援,那就穩妥多了。

這又聽到扶蘇要力挺自己,自是非常高興。

馬上信誓旦旦的向扶蘇保證,一定會輔佐嬴政北定匈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