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伐衛國先軫為帥 (第3/3頁)
在取得勝利的過程中,什麼陰謀詭計都可以用,這些陰謀詭計包括軍事同盟的臨時組建、戰場軍隊的兵力調配、車步兵的混合使用、宣傳輿論心理誘導等等。
但這樣的人就是有德行麼?是晉文公關於先軫極有德行的表現麼?
在晉文公看來,他這麼多年的流離失所,對列國爭鬥的經過和結果也看得多了,那些最講禮儀道理的諸侯國,一個個迅速衰弱下去,而不講所謂的戰禮的諸侯,如秦國、楚國等,則不斷崛起。
晉國,也需要一位只要贏得戰爭勝利的中軍元帥。
早在楚國時,先軫便認定今後晉國與楚國必有一戰,因為他們這一幫人回到晉國後不是去當個官的,而是要讓晉國真正崛起於江湖諸侯之林的。
那不斷染指中原的楚國,必然是晉國的敵對一方。既然是敵對一方,那便要防備,要作好與之一戰的準備。
這次為了救宋,狐偃提出圍曹救宋的策略,先軫不但直接表示支援,還將此次出兵放到了晉國崛起並真正稱霸中原的戰略思考上來。
先軫的戰略思考是這樣的:
宋國曾經有恩於晉國,出兵幫助宋國當然是必須的。這也正是晉國出兵的最好藉口。
楚國雖然強大,但只要晉國透過討伐曹國,讓圍攻宋國的楚軍撤軍來救曹國,那便意味著晉國出兵的戰略目的達到。
救宋,不一定要與楚軍正面交鋒,只要解了宋國之圍,晉國的目的便達到了。這就是戰略層面的考慮。
如果宋國因為晉國出兵而解了楚軍之圍,則意味著晉國是重情義的,一個重情重義的大國,是會得到各諸侯國的尊重的,晉國將會獲得更多諸侯國的支援。
當支援晉國的力量越來越強大時,那便是楚國力量的減弱。等到楚國力量減弱到一定時候,那晉國便可以和楚國真正較量一番。
這樣的戰略意圖,顯然是符合晉文公之意的。
直到這個時候,有人要說先軫就在晉文公出兵討伐曹國時,便運籌帷幄開始部署了城濮之戰,那應該是有點過於誇獎先軫了。
這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冷兵器時代戰役,結果是晉國戰敗了強大的楚軍。
但此時晉國根本還不想與晉國正面衝突,甚至晉軍滅了曹國後,再討伐衛國時變得小心翼翼起來,就是擔心楚軍會突然引兵前來。
隨著離開晉國越來越遠,晉文公和先軫等人也要尤其謹慎。
沒有人質疑先軫被越級提拔,連原中軍佐郤溱也對先軫心服口服。
但晉文公的這次破格提拔先軫,為晉國的用人制度開創了一個歷史:任人唯賢。
我們在前面講過郭偃改革中的用人制度改革,郭偃提出用人上的“親親”與“尚賢”相結合,在王侯將相必須有種的那個年代,這樣的用人制度改革已經是一大突破了。
此時的晉文公在戰時直接把任人唯賢放在了第一位,在實踐中便是將先軫提拔為整個晉國的第二把手,中軍元帥!
:()春秋晉國風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