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5章 晉獻公遷都絳城 (第2/3頁)

加入書籤

當然,當時周惠王還給予了晉獻公其他的賞賜,這個我們不去管了,反正賞賜的頂多也無非是一些酒杯祭器之類的。

但周天子的勉勵卻是實質性的,也就是說,晉國擁有著與齊國一樣的權力:征伐四方,以討不遵。

周王室雖然日漸衰落,但周天子並非個個是混蛋。

周惠王敏銳地感覺到齊國的勢力越來越強大了,一個過於強大的諸侯對於天子的威望來講是不利的。

周天子需要培植另外一個諸侯,希望他快點強大起來,以抗衡齊國這樣強大的諸侯。

這個諸侯是誰呢?

秦國實在太遠了,楚國又不能視同姬姓血親的,更何況,楚國還僭越稱王呢。

那隻能是同姓的晉國,晉國的國君,正是現在的晉獻公!

公元前668年,晉獻公宣佈將晉都城由翼城遷至絳城。從此,春秋江湖舞臺的晉國,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以絳城為都城,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春秋風雲。

剛遷到絳都不久的晉獻公,就盯上了虢國。

對,晉國準備找虢國的晦氣了。

為什麼是虢國呢?

這裡有幾個原因,首先是歷史上的恩怨。

前面講過,晉國早在晉文侯在位時,就支援了周平王,而虢國支援的是另外一個周攜王。

矛盾由此種下,晉文侯更是在襲殺了周攜王后,使虢國頓時失去了所謂的正統天子的庇護,從此對晉國是如同血海般的深仇大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到後來,曲沃桓叔、曲沃莊伯和曲沃武公數次攻下晉國公族大宗的翼城,但總是功虧一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當時周天子的反對。

而主要反對的聲音來自當時擔任大周王朝卿士的虢公,也正是這個虢公,數次率王師及虢軍、諸侯聯軍來教訓曲沃。

當時的曲沃只能是忍氣吞聲,無可奈何地看著翼城這隻煮熟的鴨子一次次飛走。

尤其是曲沃莊伯那一次,本來已經取得了周天子的支援,當時甚至還派出王師來支援曲沃,也再次佔領了翼城。

結果,就是這個虢公使了陰招,使周天子立即反悔,轉而支援翼城。

晉國與虢國的矛盾根本沒法調和,但虢國當時國力強大,多次率諸侯教訓晉國,晉國一次次忍氣吞聲。

然後是群公子事件中,雖然晉獻公消滅了絕大多數的群公子,但仍有幾個漏網之魚突圍而逃到了虢國。

虢國人對他們還挺客氣。這是晉獻公的一塊心病,斬草必須除根。

長遠的考慮則是虢國正處於晉國南邊,當時分為北、南兩虢國,實質上是同一個虢國,北虢國是依附於南虢國的。

晉軍要進入中原,必然要經過虢國。也就是說,虢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他是晉國進軍中原的一隻攔路虎,從戰略層面考慮,虢國必須除去。

公元前668年,晉獻公親率晉軍討伐虢國。結果,信心滿滿的晉獻公卻遭受到了敗績。

原來,虢國並非弱旅,不但南北兩個虢國緊緊相聯,虢國北邊還有一個虞國,晉軍如果南下中條山進攻虢國,必須要借道虞國。

虢國作為當時周王朝的卿士諸侯,與虞國本就同為姬姓,並且結成聯盟。

所以,晉軍向虢國進發,必須繞道虞國。而繞道虞國則必須沿山道通行,戰車等很難透過。

結果,晉軍到達虢國時就是一支輕裝且疲憊的部隊。

而且,虢國早就從虞國處得到了晉軍來犯的情報,怎麼打得過虢國?

史料記載,晉獻公討伐虢國,落敗而歸。

晉獻公哪裡肯嚥下這口氣?

第二年,重新整頓兵馬的晉獻公再次討伐虢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