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五百六十七章是戰是守 (第2/3頁)

加入書籤

也是最大。

不過對於崇禎來講,他還是很明智地決定,將這種專業的問題,交由兵部的大臣來處理,於是他最後將目光再次投向了楊嗣昌,“楊卿,你可有何良策?”

楊嗣昌心裡其實也在發虛,他為什麼發虛呢?首先,明朝君臣從上到下,由於官吏階層的腐敗無能,以及作為情報機構的錦衣衛在崇禎登基後受到極大削弱,所以此時的大明君臣,既不知道敵軍來了多少,對敵軍的作戰目的也是一頭霧水。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楊嗣昌能被崇禎所信賴,年紀輕輕便成了禮部尚書兼管兵事,他的才能其實是有的,但是在這種近乎兩眼一抹黑的情況下,讓他做出正確的決策,其實這和擲硬幣做決定,其實也沒太大的分別。

皇太極此次侵略大明,真實兵力是十萬,而在寧錦前線和明軍對峙的代善軍隊,並沒有多少兵力,純粹屬於疑兵,但皇太極相信,按照關寧軍縮頭烏龜的一向作風,他們是寧放過也不會做錯,代善那邊絕對沒有任何危險。

說起知己知彼,清軍在這方面比明軍做的要強很多,不但事先收買了八大皇商這樣的漢奸替他們蒐集情報,賄賂官員,在戰陣上,驍勇善戰的白甲兵騎士作為偵騎,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在實戰中,滿清號稱騎射無雙,明軍的偵騎往往要遜於清軍一籌,所以雙方的偵騎一旦相遇,往往是明軍偵騎被打得落花流水,以至於在作戰的時候,清軍總能獲得更詳盡更準確的情報,而數量龐大的明軍卻猶如一個瞎眼巨人一般,看似力量強大,卻總是被人處處宰割。

戰場上獲取情報的能力不如清軍,在戰略上,大明朝廷獲取情報的能力也比清軍差的很遠。

自魏忠賢死後,東林黨人紛紛登臺,為了一己之私,不但阻撓崇禎向富庶計程車紳階層徵稅,還將錦衣衛視為迫害大臣的特務機構,頻頻上奏請求崇禎削弱錦衣衛和東廠的能力。

眾正盈朝之下,偉光正的崇禎大帝大手一揮,殺了魏忠賢,而後又把錦衣衛和廠衛的權力也大大地削弱了一番,錦衣衛不僅僅是天家鷹犬,他還是大明朝廷獲取情報的重要機構,錦衣衛廠衛被打壓後,收集情報的能力大大削弱,腐敗的官吏大夫們彈冠相慶之餘,滿清也意外地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錦衣衛作為天家鷹犬,實力大減之下,查處貪官汙吏的能力直線下降,貪官們就不再懼怕自己的貪腐行為會被皇帝所發覺,從另一個角度看,錦衣衛收集軍事情報的能力也削弱了,卻是白白便宜了滿清。

其後李自成攻破京師,把京師中的權貴大臣一頓毒打,勒索出了白銀七千五百萬兩,那些故意削弱錦衣衛和廠衛的大臣們,也最終害人害己,失去了自己的幾乎全部家產。

崇禎年輕氣盛不懂事,自廢武功倒還可以理解,朝廷上那麼多的大臣,就當真沒有一個明眼人嗎?看不出廠衛被削弱的危害來?

有著大量豪族地主支援的東林黨勢頭太強是一方面,崇禎自己過於剛愎自用,真正敢說話,說實話的反而被他當做閹黨一派給貶斥下去,這也是一方面,再一個,很多大臣抱著明哲保身的態度,不願為此事出頭。

所以,大明這艘巨輪,就這樣的慢慢沉沒,而船上諸人如東林黨忙著給船鑿洞,以中飽自己的私囊,或什麼也不做,袖手旁觀,而眼高手低的船長崇禎,則每天都在勤勤懇懇地幫倒忙。

崇禎從各地收了那麼多的稅,激起了如此多的民變,那麼多的流賊在造反,收上來的稅,則大部分給了關寧軍,但事實證明,寧錦防線真的沒什麼用。

清軍繞過寧錦防線入侵大明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不知為何,從皇帝到大臣,從來都沒有人反思此事,也並未作出有針對性的部署,清軍嚐到甜頭後,胃口越來越大,終於導致了此次皇太極幾乎是集全國之力的入侵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