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百四十八章土地兼併現象 (第2/2頁)

加入書籤

坊的建設,這些都需要大筆的錢。

他自王廷錫和高煜手中得來的錢,已經快花沒了,但是眼前依舊是有很多工要做,有很多用錢的地方。

不過趙無忌當前最擔心的並不是錢,他最擔心的是另外一件事,這幾日他特意囑咐了夏允彝把青州府所有的田地都統計了一下,結果很不樂觀,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糟糕,大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土地掌握在地主和權貴官員手中,真正屬於農民自有土地的,不過百分之十五左右。

這也就意味著,青州府每一百個農民,便有八十五個是佃戶,其餘十五個才是自家有地的自耕農。

土地快速地向少數人的手裡集中,這種現象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失去土地的農民,失去土地的農民只能成為佃戶,去給地主打工,失地農民越來越多,導致地主開始對佃戶挑三揀四,地租也越收越高。

周家莊的暴亂事件,就是這些失地農民對於掌握著大量土地的地主們的一次反擊,隨著土地日益向少數人集中,這一類的事情只會越來越多。

在華夏曆史上,每個朝代的末年均是如此,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隨後爆發戰爭,原有的階層被推翻,土地重新分配,財富重新大洗牌。

掌握著大量土地的地主們總會有辦法逃避農稅,於是大明的農稅便全部壓在了那百分之十五的自耕農身上,於是,不堪重負的農民忍無可忍之下,起義此起彼伏,大批農民成為李自成,張獻忠之流源源不斷的後備兵源,並最終逼死了崇禎。

大明覆滅以後,地主們在朝堂上的代言人,那些官吏們也一併隨著大明王朝陪葬了,後金得了天下之後,地主們還妄圖繼續用‘天子不可與民爭利’來忽悠新皇帝,拒絕納稅,結果換來的是後金朝廷帶血的屠刀,狠狠地屠戮了一大群地主之後,剩下被嚇破了膽的地主終於積極主動地開始納稅了。

大清與明朝不同,直到滅亡,一直也沒有缺過錢,哪怕透過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向外國賠了天文數字的賠款,終其滅亡,其財政始終是盈餘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