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令人激動的策論 (第2/2頁)
前面四道題。
到得最後一道策論題的時候,唐寅一看,不由得一愣。
“民不加賦而國用足,何如?”
題意為:怎麼做到不給百姓加賦稅,而國家有錢花?
簡單粗暴加直接。
這道題一出,一眾考生的表情紛紛如唐寅一樣,愣住了。
倒不是這道題他們不知道,而是太熟悉了。
自從大名建國以來,就有不少人在討論,如何在不給百姓加賦稅的情況下,維持朝廷的運轉,增加國庫的收入。
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啊,足以載入史冊,流傳千秋。
然而,這就是個偽命題。
大名的稅賦支出,百分之九十都是靠的百姓稅賦。
曾經也有人嘗試著進行改革,比如增加商稅,開田均賦等,但是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反而,朝廷國庫日漸消瘦,到得現在幾乎快空了。
不過,愣神之後,考生們頓時興奮了起來。
“嗚呼,這屆的考題,終於問到點子上了。”
讀書人最強的是什麼?
那必然是嘴炮啊!
什麼樣的題目,能發揮他們的熱情?
那必然是千古難解的題目啊!
朝廷都經常議論的事情,讀書人,自然也經常研究討論。
不少考生,更是在詩會、聚會之時,更是有過這方面的深究。
平日裡,羽扇綸巾,指揮方逑,在他們看來,這麼多年,朝廷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那是朝廷沒有好的策略,那是因為自己還沒出手。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這屆的主考官,這策論出的,真是深得我心啊!
一時間,考場內,只聽到唰唰唰的寫字聲。
“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有建議增加商稅的,有建議開荒增加土地的,也有建議開海的。
更有甚者,建議取消貴族免稅制度,開展轟轟烈烈的增加富人稅的運動。
大多都離不開稅賦二字,也算是老生常談的觀點。
但是卻不妨礙考生們寫的熱情洋溢,文不加點的,將自己的論點寫了上去,洋洋灑灑數千言。
幻想著著主考官們,看到自己的諫言驚為天人,甚至驚動陛下,日後前途無量。
京城四大才子,以楚玉為首,身為朝中大臣,自然耳濡目染之下,多少也研究過這類題目,更是胸有成竹。
作為首輔之孫,楚玉多少還說清楚一些具體情況的,以朝廷的現狀,什麼商稅、均田、開荒、開海,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那些想要增加富人稅的,更是異想天開,估計文章一旦被看到,少不得要被罵上一句“狗屁不通”。
楚玉閉上眼睛,沉思片刻,提筆便開始寫文。
他的文章思路,與眾不同,是從皇室宗親著手。
大明建國三百餘年,已又數萬宗室,成了尾大不掉的存在,這些人不僅不給朝廷貢獻,還要從朝廷吸血。
朝廷每年的稅賦,不到三千萬兩,光是養這些廢物宗室,就要花費一成的支出,朝廷百官市井百姓皆對此,頗有議論。
楚首輔就向他透露過,陛下也有意拿宗室開刀,要是能夠去掉這個包袱,朝廷的稅賦就寬裕很多,說不得還能大撈一筆,徹底解決國庫空虛的問題。
可以想見,從宗室入手,必然是樂見其成,皆大歡喜的場面。
楚玉從宗室的利弊入手,寫的鞭辟入裡,分析的頭頭是道。
他有信心,即便是自己的爺爺,對這篇策論,也會滿意至極。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