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分卷閱讀69 (第1/2頁)

加入書籤

變成了一年能買上幾件只供應本地人的物美價廉的衣服,從暖和極了的據說裡面填著一種名為棉花的東西的棉衣,到各種各樣雖然有著瑕疵卻穿著很暖和的皮毛衣服,再到腳上的,幾乎桃源堡地界的人,人人都能一年買上幾雙的便宜又暖和的靴子,他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女人們在桃源堡地界裡,更是地位漸漸高了起來。不止是因為之前的災荒跟人禍導致的女人數量銳減,畢竟在其他地方,女人少歸少,嫁了人照樣要給婆家當牛做馬生兒育女還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可在桃源堡這裡,卻因為一個又一個工坊的建立,尤其是棉花這個東西被許家商隊找到了送過來,隨後在山裡大肆種植,促使了棉衣工坊也隨之出現。而其他成衣工坊、鞋襪工坊,甚至是一些野味包括且不限於肉類也包括水果加工等工坊的出現,都為這裡的人帶來了大量的工作崗位,女人們雖然相比於男人可能力氣要小一些,可一些需要心靈手巧跟耐心的工作,隨著熟能生巧,女工們的收入常常高於男工。而收入跟糧食、肉類等獎勵的增加,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女人們在家裡的地位。畢竟這年頭,誰掌握著經濟大權,擁有著賺錢養家的能力,誰說話的底氣就更足。

有些人家,因為男人們曾在鹽場、礦山幹過活,受過累,被找回來後,已經沒辦法再幹繁重的體力活了,雖然他們這樣的也能被安排到一些輕鬆些的工坊裡幹活,但每個月的進項,未必能比得上家裡的女人。

這種情況多了之後,都不必特意去按著頭去執行,一些家裡生了孩子的,對女娃的態度就好了不少。畢竟在不講究童工的年代,十三四歲就進工坊,甚至更小就進工坊做工來貼補家用的女孩子多得是,而等到她們嫁人,這期間的幾年時間,足夠為家裡帶來大筆的收入,還能為自己攢下一筆嫁妝了。不再是某些人口中賠錢貨的她們,自然而然的,就獲得了更多生存下來的機會,不會從一開始就被放棄,就被嫌棄。

這些事,張娘子沒有直白地告訴給那些被“陳將軍”送過來的女人們,而是讓人帶著她們,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去轉,讓她們親眼去看到這一切,親耳去聽到這一切,親身去感受著桃源堡的與眾不同。

在此之前的一個月裡,這些被南溪郡郡城那邊的各大家族送出來的歌女舞女丫鬟們,先被送到了桃源堡境內開設的“女子學院”裡接受“改造”。

她們在學院裡穿著統一的服飾,二十人到二十五人組成一個班,排成了十二個班,每個班都專門學習一兩種技能,這個不是強迫性的,可以自己選擇。

普通班是刺繡、財務、人力管理等,這些都是為了培養出高階技工以及後勤人才做準備的。為什麼言白建議陳狗子收下這些女人?不是因為她們的美貌,而是因為這些女人幾乎都是從小被精心培養的,沒有一個不是飽讀詩書。

從零培養一個大字不識的女性到她們的水平,短時間內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這就顯得她們很有些被改造的價值了,一旦改造成功,立刻就能成為各大工坊的骨幹分子。

當然了,像那些在舞蹈跟唱歌方面更有天賦,也不太喜歡平凡生活的女人,也有她們展露自己才能的舞臺。

分到藝術班的第一天,張娘子就帶著這一部分人去逛了一圈桃源堡商業區內新建起來的大劇場,在那裡,可以容納上千人的建築裡,因為目前一天才會在傍晚之後演出一二場,票價也不貴,所以,每次開場,臺下常常坐滿了遊客跟下工了不缺錢想要放鬆一下的工人們,幾乎是場場都座無虛席。舞臺上,有唱有唸的從沒見過的新型表演,將一個個或悲或喜的故事徐徐展開,或是催人淚下,或是讓人捧腹大笑,現場的氣氛常常被帶到了整個場子裡的人都為之投入的熱烈氛圍裡。當演員結束了表演後,臺下也往往會爆發出的熱烈的掌聲跟歡呼聲,不含任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