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7章 持久抗戰,正義與真理不可被戰勝! (第1/2頁)

加入書籤

“我之前聽口音,好像是奉化方言?”一個渾身腱子肉的行商開口道,他老家祖宅都在天幕上的那個泛黃區裡。

“好像是!”一旁的夥計立刻開口答道,他和掌櫃的是同鄉。

“走,咱們先把貨給在這裡處理掉,然後直接去奉化進貨!”

“掌櫃的,咱們去奉化進啥貨啊?”夥計還沒有反應過來。

“當然是有什麼,就進什麼了!”行商咬牙切齒地說道。

不只是這個行商準備出發趕往奉化,就連奉化當地的百姓也開始行動起來。

他們可丟不起這個臉!

要麼準備舉家搬遷走,要麼就也在尋思著進貨這件事。

……

作為華夏文明的母親河,黃河實在是過於暴躁,由於裹挾著大量的泥沙,因此很容易就會氾濫。

古代被徵發去治理黃河道百姓們,還有被派遣去治理黃河的官員們,看著天幕上那千萬畝良田,頃刻間化為澤國。

頓時沸騰了起來。

他們拼死拼活,好不容易治理好的黃河,竟然就這麼被嚯嚯了!

【公元1938年5月26日,《論持久戰》。】

【科學地論證了抗戰的發展規律,從思想上武裝了全黨全軍和人民群眾。】

【“亡國論是不對的,速勝論也是不對的。”】

大唐。

李世民看著天幕上的,簡短的對論持久戰的介紹,感覺收穫頗豐。

雖然只是其中的隻言片語,但從中透露出的軍事和政治素養,絕對是比最頂尖的人還要頂尖。

“這抗日戰爭確實不能急啊。”

“華夏和倭寇之軍事實力相差甚遠,但倭寇戰爭之潛力較之華夏同樣也是相差甚遠。”

“戰爭就是此消彼長的藝術,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打擊敵人的弱勢,這才是取勝之法。”

李世民對著李治教導道,“為人君同樣也是如此。”

“兒臣記住了。”李治十分恭敬地對父親行禮道。

大明。

朱元璋很是認同地點了點頭,然後開口對朱標說道:

“這日寇小國寡民,不足以支撐長久的大戰,因此想要迅速滅亡華夏。”

“而後世華夏實力弱於日寇,便需要避其鋒芒,只要讓那日寇國力被大量消耗,那我華夏就有戰勝日寇的機會了。”

“標兒啊,你記住了,遇到問題,先分析敵人的優勢和劣勢,然後再拿自己的優勢對抗敵人的劣勢。”

【公元1938年6月-10月,武漢會戰。】

【中國軍隊約一百萬大軍,以及蘇聯援華志願航空大隊參戰,日軍二十五萬鬼子參戰。】

【安徽、河南、湖北、江西淪為戰場,會戰歷時四個月,最終以國軍主動撤出武漢、日軍佔領武漢三鎮而告終。】

【但在戰略上,此次會戰粉碎了日軍佔領武漢,逼迫中國投降的企圖。殺傷了大量日軍有生力量,標誌著中國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百萬大軍,百萬大軍都沒能抵擋得住這些日寇。”

“這國軍怎麼這樣啊!先是全力抵抗,然後開打了一陣之後,就直接撤退。”

“是啊,那個淞滬會戰是這樣,南京保衛戰是這樣,還有這個武漢會戰同樣也是如此。”

百姓們很是不解,國家都到了這個地步了啊!

“保留實力,這是想要保留自己的實力,這哪裡有大一統的氣魄啊,這簡直就是軍閥匪氣!”

一個準備考武舉的年輕人,想到了自己在書上看到過的那些流寇和農民起義軍的記錄,只覺得和天幕上那國軍的行為邏輯一模一樣。

(李自成:你直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