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6章 事實也不會客觀 (第1/2頁)

加入書籤

【彈幕:角度不同、立場不同,結論不同很正常】

“這怎麼說?”

“改稻為桑利國利民,但百姓們就是不願意。”

剩下的話就不用說了,在座的所有人都明白是怎麼回事。

【因此杜魯門無法分辨哪一份情報更加可信,無法在頭腦中形成一個邏輯自洽的綜合判斷。】

【1946年1月22日,杜魯門下令成立了中央情報組(cIG)。】

【這個組織的首要工作,就是匯總、評估並分析從各個部門收到的情報,形成一份簡要的總結報告,交給總統閱讀。】

【更直白一點說——杜魯門希望在情報送到自己面前之前,中央情報組能夠先將它們分析一遍。】

【剔除掉那些重複的,相互矛盾的資訊,直接製作一份關於“當前重要情報”的日報,減輕總統的閱讀和分析負擔。】

【彈幕:軍機處?】

【彈幕:和軍機處還是有區別的】

【彈幕:杜魯門這相當於自己設定了一個把自己架空的組織】

【彈幕:二手情報】

【彈幕:然而,篩選和判斷資訊成為了一種權力!】

古人們也是嘆了口氣。

別人都是生怕自己的權力太小,這杜魯門是生怕自己權力太大啊。

讓別人給自己篩選資訊,這是一個走上總統寶座的正常人能幹出來的?

就像彈幕上說的一樣,篩選和判斷資訊,就是一種巨大的權力,尤其是給總統這種決策者篩選資訊。

而由此衍生的,決定誰擁有這個權力的人,同樣也會獲得巨大的權力。

這簡直就是在憑空給自己製造難度呢。

【這一重大變化意味著,中央情報組被授予了進行獨立研究和分析的權力。】

【不僅負責蒐集和傳遞情報,還可以“生產”情報。】

【彈幕:加工後的資訊失真會很嚴重】

【彈幕:帶著答案找問題】

【彈幕:直接開始製造對自己有利的情報】

“誰掌握了資訊,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杜魯門這是在和美國內部的利益集團的鬥爭中,直接放棄了主動權!”

“是啊,光是從這一點上來說,他這個美國總統當得就十分不稱職!”

【這一決定很快就在白宮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國務卿伯恩斯強烈反對總統的做法,提出他作為國務卿有責任向總統單獨提供有關外交事務的資訊。】

【實際上,這不單單是關於“彙報權”的爭奪,“擁有誰的認知,便是誰的戰士”。】

大唐。

唐高宗李治思索了起來這句話。

“擁有誰的認知,便是誰的戰士。”

“那朕要是能讓全天下所有人都相信朕,那朕豈不是可以徹底消滅掉那些五姓七望?”

李治興奮起來,不過還還是有理智的,稍一思索便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他能這麼幹,五姓七望也能這麼幹。

而且五姓七望從古至今一直都在這麼幹,而且成果也十分顯著。

“所以……朕現在能夠爭取到的,也就只有科舉取仕上來的沒有背景的人了。”

“擴大科舉,勢在必行啊。”

【在這一點上,美國總統也不例外。】

【如果讓中央情報組壟斷了,向總統彙報資訊的通道,這意味著其他部門將喪失對總統的影響力。】

【最終,杜魯門做出了妥協。】

【允許國務卿所屬機構單獨提供一份資訊摘要,並且規定“每日摘要”只能包含事實性的描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