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章 粵北山區小鎮 (第1/2頁)

加入書籤

小凌晨和啞巴阿生吃完飯,阿生用眼神提示小凌晨,意思不言而喻,自然是暗示小凌晨今天晚上去他那裡過夜,然後就進行他們深夜的偷窺聽房的行動,小凌晨已經不是那個小屁孩了,他有成熟的靈魂,而且前世是一個正統紅色教育的畫家,對於這種有點小偷小摸的行為,他內心鄙視的,但是看到阿生熱熾的眼神,而原主也有著惡作劇的衝動,終究是不好拒絕阿生的眼神邀約,更何況,重生後自己也沒有真正的去了解這個粵北小鎮,這個小鎮座落在粵北山區,名叫石坎,顧名思義,周邊群山環繞,中間是一個盆地。小凌晨稍微遲疑了一下,既然這樣,不如就遂了阿生哥的意思。

便轉頭向凌教授說:爸爸,我今天晚上想去阿生家裡睡,今今天晚上不回家。

凌教授對小凌晨去阿生家睡覺已經習慣,小凌晨自小就同阿生親近,小凌晨在襁褓時,阿生已經常常來照看小凌晨,而且小凌晨也受到阿生哥的保護,凌教授雖然對小凌晨百般呵護,但是他知道有阿生在身邊,兒子絕對不會有什麼危險。故毫無阻攔地答應了兒子的請求。說:不要調皮搗蛋,也不要玩得太晚。對了,近期暴雨後水位漲了,河裡是黃泥水,不要去河裡洗澡,阿生,記得了嗎?

阿生忙丫丫丫點頭,似乎告訴凌教授,知道了,放心!

聽到了小凌晨要去啞巴阿生家裡過夜,旁邊收拾飯碗的卓群阿姨,眼裡有光,習慣上右邊嘴角一翹。好似後世香港人頭馬廣告:人頭馬一開喜事自然來的感覺……凌教授覺察到卓群的變化,嘀咕著,小凌晨去阿生家過夜,你有什麼好高興的呢?帶著不解轉身走回圖書室的家……

小凌晨與啞巴阿生,得到了凌教授的同意,高興的飛一般跑出門,向著小鎮的街道跑去……

這個小鎮,與通常的粵北山區的圩鎮一樣,依著河兩岸而建,猶如一幅充滿韻味的古樸畫卷。河水潺潺流淌,似一條靈動的綢帶蜿蜒於這片土地。河的兩岸,屋舍緊密相連,臨水而建,每家的臨水埠頭宛如歲月的留痕。

小鎮兩岸由兩座橋橫跨河上,連通兩岸。下游那座僅有 1.5 米寬的石拱橋,橋下是 6 座尖椒型水泥橋墩,堅固而沉穩。石拱橋兩邊設有攔河護欄,兩橫杆梯型石欄恰到好處,人可安然坐在上面橫杆,腳正好踏在下面橫杆。

南岸的一棵大榕樹尤為引人注目,它的樹枝伸展至橋頭河的中間,宛如一把巨大的綠傘,將石拱橋遮蔽在其蔭涼之下。夏日炎炎的夜晚,那時家家戶戶都未配備電風扇,居民們紛紛來到橋上乘涼。這榕樹下的橋頭,自然而然地成了故事的講壇和日常八卦的場所。人們圍坐在一起,扇著蒲扇,講述著奇聞軼事,談論著家長裡短,歡聲笑語在夜空中迴盪。小凌晨與啞巴阿生,就喜歡在這裡聽大人聊天,汲取著他們傳遞的外面世界的資訊。上游那座橋,是由政府組織民兵建設的橋樑橫跨河面,它寬闊而堅固,能夠讓汽車順利通行。陶瓷是這個小鎮的經濟支柱,這座橋正是為了方便山裡的瓷廠運輸貨物而建,人們習慣地稱之為“民兵橋”。它不僅是交通的通道,更是發展的紐帶。

河的北岸是曾經熱鬧非凡的舊圩——三八圩。在過去,每逢日期尾數為3 號、8 號,這裡便人潮湧動,吆喝聲、討價還價聲交織成一曲充滿生活氣息的交響樂。解放後,集市改在了河的南岸,成為了如今每月逢日期2 號、7 號尾數趕集,所以被當地人俗稱叫二七圩。

每逢二七圩日,南岸就變得格外熱鬧。攤位一個緊挨著一個,琳琅滿目的商品讓人目不暇接。那手工編織的精美竹籃,好似藝術品般巧奪天工;色彩鮮豔的繡品,如同盛開的花朵般嬌豔動人;還有那散發著陣陣香氣的炸油餈,讓人饞涎欲滴。這裡集市也同其他鄉鎮不同,大凡山區的集市,通常都是上午農民挑些農作物議山貨竹編來交易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