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58章 在曙光將至時隕落 (第1/2頁)

加入書籤

1978 年,那是一個充滿希望與變革的年份。5 月 11 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名義發表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在全國範圍內引發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熱烈討論。

在靖遠縣,縣委擴大會議在莊重的氛圍中召開。會議室內,燈光柔和地灑下,眾人的面容嚴肅而專注。縣委書記率先發言,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同志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社論意義重大,它為我們撥雲見日,讓我們重新審視過去十年的種種。我們必須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深刻反思這十年間的每一個決策、每一項行動。”

一位年長的幹部緩緩抬起頭,眼神中滿是感慨:“這十年,我們走了不少彎路啊。就像在迷霧中摸索,看不清方向。如今這篇社論,如同燈塔,為我們指引了道路。我們要勇敢地面對過去的錯誤,從中吸取教訓,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

一位年輕的幹部緊接著說道:“沒錯,我們不能再被錯誤的觀念束縛。要敢於質疑,敢於實踐,用實際行動來驗證真理。就像那些被下放到我們這裡的教授講師們,他們的知識和才華被壓抑了這麼久,現在是時候讓他們發揮作用了。”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另一位幹部站起身來,情緒有些激動:“我們要為那些遭受不公的人們平反,讓他們重新回到屬於他們的崗位上。就像凌教授,他本應該在大學的講臺上教書育人,卻因為這十年的動亂,歷經磨難。我們不能讓這樣的悲劇繼續下去。”

會議室裡的討論越來越熱烈,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都在為靖遠縣的未來出謀劃策。有人提出要加強教育投入,培養更多的人才;有人建議要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每一個發言都飽含著對過去的反思和對未來的期許。

與此同時,省高教局的工作組也來到了靖遠縣城。他們肩負著重要的使命,要具體調查幾位被下放到靖遠的教授講師的情況。凌教授作為其中的重要人物,被邀請到縣城協助工作組解答當時的情況和問題。凌教授懷著複雜的心情來到縣城,他深知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在與工作組的交流中,他詳細地講述了自己這十年來的經歷,那些艱難的歲月,那些被壓抑的才華。工作組組長認真地聆聽著,不時點頭表示理解。最後,組長滿懷期待地對凌教授說:“希望你能早日迴歸我們大學校園任教,你的個人問題我們會按流程處理。”凌教授聽後,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彷彿看到了未來的希望。這十年來的等待,終於看到了曙光。

然而,命運卻總是充滿了戲劇性。凌教授惦記著家裡人,尤其是身懷六甲的妻子卓群。他歸心似箭,在 5 月 20 日的傍晚,儘管天氣預報顯示即將下大暴雨,汽車站的工作人員也勸他明天再回,可他卻說:“靖遠的天氣就是這樣,竹筒水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很快就過去了,不怕。”於是,他毅然登上了回石坎的客車。

天空彷彿被一塊巨大的黑幕籠罩,烏雲翻滾著,如洶湧的海浪般層層疊疊。狂風呼嘯著,吹得樹木東倒西歪,發出陣陣淒厲的呼嘯聲。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噼裡啪啦地砸落下來,如同無數顆子彈射向大地。雨勢越來越猛,很快就變成了傾盆大雨,整個世界彷彿都被這狂暴的雨水所淹沒。

山間的溪流在雨水的灌注下,迅速漲滿,變成了奔騰咆哮的洪流。洪水如脫韁的野馬,沿著山谷洶湧而下,沖垮了橋樑,淹沒了道路。在靖遠路段的國家公路和縣級公路均被洪水淹沒,一片澤國。行駛在石坎路段的客車,如同暴風雨中的一葉扁舟,艱難地在水中前行。司機緊緊握住方向盤,神色緊張,額頭上佈滿了汗珠。助手也瞪大了眼睛,緊張地注視著前方的路況。

突然,一股巨大的洪水從山坡上傾瀉而下,如同一堵水牆,狠狠地砸向客車。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