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3章 趣談江湖賣藥 1 (第1/3頁)

加入書籤

在江湖上行醫賣藥的人群中,騙子佔據了絕大多數,真正有本事能治病的寥寥無幾。武威人將這類行醫之人稱作“流醫賣當的”,這裡的“當”自然指的是上當受騙的“當”。

小弟曾特意觀察過這類“醫生”,也收集了不少關於江湖醫生行騙的內幕資料,在此順便記錄下來,或許對社會能有所益處。江湖上以賣藥為生的生意人,除了憑藉口舌之能,說大話,使用“神仙口兒”來騙取顧客的信任之外,其最為主要的手段便是“使樣色”。

樣色指的是弄假騙人所使用的物件。“使樣色”能夠讓假的看起來如同真的一般。“使樣色”是江湖人慣用的伎倆。以下列舉幾個例子:

例一:挑火粒的。

賣藥之人首先使用“神仙口兒”:“我這藥叫做化食丹,乃是用祖傳秘方配製而成。不管是病者的肉積,小兒的奶積,大人的食積,胃脹腹痛、紅白痢疾、血淤水積,服用此丹,必定痊癒。真金不怕火煉,真貨不怕檢驗,眼是現寶珠,嘴是試金石。下面當場試驗,讓大家開開眼。”接著,展示“樣色”,將所謂的化食丹放入水中,倒入一小鍋,置於火上。藥油冒泡之後,放入的藥物隨即迅速融化,甚至連小火輕燒的肉塊也瞬間化為烏有。

“瞧瞧,這藥靈驗不?身體虛寒、積食胃脹、舌苔厚重、胃口不開,您就吃這藥,一包見效,兩包全好。倘若有人傷風感冒後吃肉,導致肉積,肉積之後,胃脹厭食、身體疲軟。若不趕緊救治,病情拖延,這積下的肉會發黴生毒,到那時,百藥難醫,弄不好要命的。有了化食丹,立竿見影,藥到病除。花錢不多,有錢的治病,沒錢的幫忙。隨後,開始賤賣:

“有人或許要問,這藥如此靈驗,想必價錢昂貴吧。我說,不貴,原本一丸多少錢。但今日是我的生日,價錢優惠,兩毛錢一丸。我不為掙錢,只為揚名。小不去,大不來,名不去,利不來。希望各位為我傳個名,如果這藥不頂用,您來找我,我保證退錢,還報銷您的車費。我住在 xxx 縣 xx 鄉 xx 村,我叫 xxx。您不來找我,那您就是怕我。要買就出錢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那藥湯沸騰之後為何見物便能燃燒呢?這便是樣色在起作用,那藥湯中含有火硝,是火硝在燃燒,而非在化食。

例二:挑土海寶的。

這裡的“寶”有珍奇藥材之意,“土”指土產,“海”指水產。近些年,挑土海寶的走鄉串鎮,常憑藉奇形怪狀的東西蒙騙外行騙錢。受騙者大多是內地城市和荒僻鄉下的外行人。

挑土海寶的所賣的“寶”,大都外形奇特,顯然產於外地。問其產地,或答深山,或答老林,或答湖海,視物件而定。山高,人難以攀登,山珍才稀罕;海深,人難以涉足,海寶才稀少;林闊,其藥材才難以尋覓。您沒見過,才顯得“寶”難得。既然沒見過,真假又如何分辨?天下之大,北方人少見海產,平川人難見山珍,南方的尋常蟲子拿到北方,就成了“藥”,山上的一般花草帶到平川,也成了“寶”,至於究竟能否治病,倒是其次。您瞧,挑海寶的夠精明吧。

“寶”一亮出,僅外形就夠稀奇了,“挑”者天花亂墜地吹噓,再加上挑土海寶的做生意,一般都有幫手。有敲託的裝作搶購(敲託即貼靴的幫手,專門裝作顧客購買“寶”),有扒包的(專門冒充行家驗證“寶”的真假)在一旁叫好。世人往往認假不認真,要不了多久,“寶”便會被一搶而空。

小弟曾目睹一個賣熊膽的江湖人的表演,講出來也頗為有趣。

那日筆者漫步街頭,見一群人圍在一起嘰嘰喳喳,不知在做什麼。出於好奇,筆者循聲前去。一個外地口音的人手拿幾個苦膽樣的東西,正說得唾沫星子亂飛。他自稱是東北的獵人,來武威投親,卻沒想到親戚搬家去了南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