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五十二章各有招數 (第1/2頁)

加入書籤

</dt>

趙無忌趁熱打鐵,接著說道:“蒙古本應屬黃金家族所有,如今皇太極野心勃勃,最近幾年不但頻頻犯我大明邊疆,也經常劫掠蒙古部落,我大明與大汗本無根本衝突,如今正應捐棄前嫌,合力對抗皇太極的狼子野心。”

“如今天氣變化不定,不止是貴部所在的草原有天災,我大明西北,也是年年旱災不斷,大明、蒙古只有同舟共濟,才能度此難關,若是大汗缺糧,可儘管使人來尋趙某,以物易物,各取所需,以免兩邊刀兵相見,最後兩敗俱傷被那皇太極所趁。”

貴奇恰沉吟片刻,方才說道:“趙大人所言極是,某回蒙古後,定會稟報大汗得知,將大人的主張說與我家大汗得知。”

趙無忌眼看目的已達,於是也不再多談,只是和貴奇恰說一些閒話,又喝了一陣酒,這才回去。

吳堡縣內,知縣範仲平在縣衙中坐立難安,心事重重,由於澄城一帶的戰亂,最近前來吳堡縣逃難的難民越來越多了,原本城外便有千八百名難民聚集,這幾日難民人數越來越多,看樣子已經有兩三千人之多了。

這麼多的難民,進城必然生亂,所以範仲平不敢放這些難民進城,於是這些難民就在城外自行搭起了窩棚,聊做棲身之所,遠遠看去,亂七八糟的窩棚處處皆是,離近了,臭氣熏天,讓人望而卻步。

前幾日葭州知州吳炳,前來吳堡縣視察,自從有了趙無忌這個標杆模板,對比之下,吳知州對吳堡縣的觀感就非常不好,別的不說,你看人家神木縣城外乾乾淨淨,一片整潔,讓人看著就感覺舒服,吳堡縣呢,都不用進城,只要一看城外那些遍地都是的難民窩棚,就讓人連進城的心思都沒有了。

是以整個視察過程中,吳知州就沒給過範知縣好臉色看,話裡話外,時不時便提起神木縣的趙無忌,說他雖然年紀輕輕,卻是一名難得的幹才,隱隱有讓範仲平向神木縣學習取經的意思。

範仲平乃是萬曆三十七年的進士出身,今年三十九歲,雖然資格很老,然而能力平平,在吳堡縣做了多年知縣,也沒有得到提升。

在範仲平心裡想來,那趙無忌不過是個秀才出身,僥倖得到皇上賞識才得了一個知縣,年紀比自己還小上十幾歲,如今自己竟然被這樣一個人給比下去了,心中覺得頗為不忿。

他不從自身尋找原因,卻嫉恨趙無忌,認為此人譁眾取寵,善於做面子上的工作,討取上官歡心。

只是如今城外難民越來越多,已經不僅僅是有礙觀瞻的問題了,如此之多的難民,若是安撫不好,萬一出了幾個類似陳勝,吳廣之類的人,利用難民們對官府不滿的心理,登高一呼,煽動百姓造反,那事情可就大了。

想一想城外的幾千難民,隨時都有可能變成幾千農民軍,範仲平心裡便跟灌了鉛一樣,沉重無比,但是一時又沒有太好的辦法可想。

他的心腹幕僚王師爺,見自己上司滿面愁容的樣子,他跟了範仲平七八年了,此刻一眼望去,心裡倒也把這位上官的心思猜出了八九分,他皺眉想了一會,心裡便有了計較,於是上前說道:“敢問大人,因何事發愁?”

範仲平重重嘆了口氣,方才說道:“李自成,張獻忠作亂,澄城附近的百姓紛紛逃難,如今城外的難民越來越多,本官卻是無計可施,為之奈何啊。”

王師爺湊近了範知縣,說道:“這難民問題,又不是隻有大人這一處,如今西北各地,哪一城,哪一縣沒有難民存在?”

範知縣聞言,說道:“話雖是如此說,只是難民人數多了,卻是不可不防,若是爆發瘟疫,或是聚而作亂,那都是非同小可之事啊。”

王師爺呵呵一笑,說道:“屬下剛剛收到的訊息,聽說府谷縣城外的難民,已經被賈垣賈知縣用了手段,皆都驅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