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五百四十六章異變 (第1/3頁)

加入書籤

</dt>

孔有德督造的紅夷大炮,雖然他在登萊之變挾裹走了當時大明最優秀的造炮工匠,但是這些工匠也擺脫不了時代的侷限性,他們還是刻板地遵循著簡單地堆砌炮身重量來增加火炮威力與射程,也就是大炮口徑越大,裝藥越多,射程也越遠,威力也越大。

趙無忌則早早地把後世的造炮理念灌輸給了負責督造火器的唐維,古代的大炮,都是炮筒厚重,炮身短小,這都是有原因的,炮筒若是不厚,開炮的時候在火藥爆炸的壓力下,炮身很容易炸膛,而炮身太長,會增加大炮的重量和成本。

在大明那個朝代,造炮工匠對於合金這個概念還很是模糊,造炮的鐵質也是良莠不齊,所以為了維持炮身的強度,使其足夠安全,他們只能儘量地堆砌重量,把炮管造的儘量厚一些。

所以古代的大炮外形與現代大炮外形相差很大,現代的大炮都是炮管細長,底座厚重,充滿了現代工藝之美,好似高富帥,相比之下,古代的大炮則又短又粗,全是土肥圓。

趙無忌在一開始,就給唐維指明瞭將來火炮的發展方向,要求唐維儘量把炮身造的細長,同時要求唐維至少要把一半的精力,放在用於研製造炮用的金屬之上。

這幾年來,經過不斷地嘗試和試錯,再加上自家鐵礦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精鐵供其試驗,直到如今,唐維所造的火炮慢慢地已經有點現代火炮的雛形了,雖然外觀看起來,只不過比普通火炮稍長了一些,但是仔細觀察之下,還是能發現比較明顯的不同之處。

首先,與這個年代同樣大小的火炮相比,黑旗軍的火炮炮筒厚度更薄一些,這樣可以容納更多的火藥和更大的彈丸。

此外,同樣大小的火炮,黑旗軍的火炮炮身也要比普通火炮長上一截,這可以使得炮擊的準確度更好,且彈丸射程更遠。

鎮海和定海的艦炮是唐維為其量身定做的,在同樣的重量下,安裝在兩艘戰艦上的火炮,威力更大,射程更遠,此外甲板上還有一層鐵甲作為加固,所以可以在底座上旋轉發炮,大大增強了戰艦的攻擊力。

一艘艘清軍戰艦正對皮島駛去,炮手們忙著往艦首的紅夷大炮裡裝填彈藥,巨大戰艦周圍,無數的的小船如馬蜂群一般,密密麻麻地向著皮島的海灘上衝去,除了划槳的水手之外,小船上的滿清和朝鮮士卒們俱都是趴在船上,以躲避岸上兵堡裡發射出的火槍彈丸。

這一幕彷彿昨日之戰的翻版,依舊是在戰艦的炮火掩護下,大量的步卒乘坐小船展開登陸作戰,只不過這一次清軍衝鋒的部隊,除卻昨日的朝鮮人,還加上了滿洲人和漢人,孔有德此番可謂是志在必得。

盛京號上,巨大的紅夷大炮終於開火,一陣巨響之後,巨大的後坐力震得整個戰艦都晃了幾晃,以盛京號的開火為,其他滿清戰艦也紛紛發炮,十六門紅夷大炮齊齊轟鳴,場面壯觀無比。

沉重的彈丸帶著尖銳的呼嘯聲,飛快地向島嶼上的明軍砸去,孔有德運氣不錯,盛京號第一炮便命中了一處明軍兵堡,那座兵堡慘遭炮擊,頓時便激起了一陣煙霧升騰。

炮彈飛出後,盛京號上的炮手們迅速而又熟練地用帶鉤的刷子開始清理炮膛,待到炮膛內的火藥殘骸處理的差不多了,再用帶水的毛刷清理炮膛內部,最後用乾淨的布匹將炮膛擦乾,這就算完成了火炮的清理工作。

孔有德向著目標看去,只見煙霧散盡,那座明軍的兵堡慢慢地再次出現在島嶼之上,兵堡內依舊向外不時吞吐著火光,剛才那一炮好像並沒有對這座兵堡造成什麼影響,見到這一幕,孔有德忍不住吃了一驚,一日不見,這島上明軍的兵堡防禦力似是有所提升。

原來為了應付清軍的強大艦炮,沈世魁昨日命人用涼水將所有兵堡和城牆都澆了一遍,如今正是二月,還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