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開始考試 (第1/2頁)
直到正午時分,所有考生才落座完畢。
咚!咚!咚!
考場上空迴盪著三聲沉悶的鼓響,氣氛也頓時肅穆了起來。
“分卷!”
王浩接到試卷,一看果然是三道題。
第一道題:問答題,學子為何而讀書?
第二道題:儒家經典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第三道題:策論題,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義。
“肅靜!請主考官羊城布政使梁大人。”
梁璟從監考臺上起身,走向臺前,朗聲說道:“本次恩科是為慶祝我大夏擊退蠻夷所設,望所有考生心懷國朝,心懷感恩,認真審題,謹慎答題。恩科試題為三道,考試時間僅為三個時辰,就是需要考生懂得微言以大義,切忌堆砌辭藻,紙上空談。”
“開考!”
王浩在彌封處寫完自己姓名後便開始答題。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呵呵,自己出的送分題,橫渠四句一出,還有誰?
這“橫渠四句”出自北宋張載《橫渠語錄》,在另一個位面裡,張載可是明、清兩個朝代的哲學代表人物,他的理論是當時科考劃重點必讀,拿來這裡用簡直降維打擊。
臺上的梁璟一直留意著王浩這邊,見這貨拿起試卷也沒有仔細審題就寫,眼睛就眯了起來,這是有貓膩啊,想著便往臺下走去。
王浩寫完一題,便接著開始答第二題。
大學者,大人之學也。
明其明德者,乃明其自身之光明德性也。
親其新民者,乃親愛其民眾,使皆能新其德也。
止於至善者,乃達到至善之境界也。
人皆有天賦之善性,然常為物慾所蔽,故需明之而復其本然。親民之道,在於以身作則,以道德之力量感化民眾,使皆能向善。至善者,天理之極致,人心之歸宿。大學之道,以明明德為始,以親民為中,以止於至善為終。
王浩寫完這些頓了頓,上面這些不過是一些標準答案,這個位面誰都會,要想中舉還得加點料。
於是接著寫道,吾常聞人言,在親民,應作“新民”,所據乃後文中用“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以及“做新民”、“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以釋“親民”,吾以為謬也,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與“在新民”之“新”不用,豈可足為據?
“咦?”
梁璟一直在邊上看著王浩答題,第一題答案著折過去了沒有看到,便看這小子答第二題,前面寫的那些嘛,一般般,自己八歲就能寫了,看到他否定“親民”作“新民”的後,才沒忍住驚歎了一聲。
王浩其實早就注意到了梁璟,只不過為了裝逼沒有看他。這會兒自然抬頭,看了看梁璟,故作疑惑地問道:“考官大人有何事?”
“無事,專心答題。”梁璟擺了擺手,也不好意思繼續看下去,只能轉身離開。
嘿嘿,自己猥瑣啊,從鄧靈兒那裡知道了你是“親民”派,才故意這麼寫,如果你是“新民”派,也能用朱熹的原文給你湊一篇出來。
看梁璟走遠,便繼續照著記憶裡王陽明的論點接著寫道,“作”字卻與“親”字相對,然非“新”字義。下面“治國平臺下”處,皆於“新”字無發明,如雲“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之類,皆是“親”字意。“親民”猶孟子“親親仁名”之謂,親之及仁之也。
百姓不親,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親之也。《堯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親九族”至“平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