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項羽也有犯愁的時候 (第2/2頁)

加入書籤

邦心裡跟明鏡似的,這些人說的很痛快,但沒幾個能真正擋住楚軍的,如果沒有韓信在京索之間的指揮,現在楚軍指不定會打到什麼地方。

如果滎陽守不住,楚軍必定會兵壓函谷關,他劉邦還能在這裡稍顯輕鬆的來解決章邯嘛。

由韓信打好的前提,外加呂澤的指揮,劉邦目前不擔心關外的事情,只要項羽被牽制住,沒親自帶兵至滎陽,關外就不會有事。

現在考慮的是西魏,考慮的要不要從關外調兵。

數日前,彭城內一樣的議論紛紛,令項羽舉棋不定,思考很久,不知道該聽誰的。

由於下邑有漢軍駐守,淮南又有一個坐山觀虎鬥的黥布,派遣數名使者催促其發兵佐楚,他就是不動,聽聞又有漢使入淮南,必定有問題;再加上一些其他事情使得項羽滯留在彭城,沒有親自帶兵追擊劉邦。

項羽也在想,吾乃西楚霸王,總不能什麼皆親力親為,把機會留給諸將。

范增也覺得劉邦之所以能夠攻入彭城,就是彭城的佈防還欠缺,又無猛將鎮守,故而留下項羽商談重新佈防事宜。

范增知道項羽對劉邦入彭城很惱怒,便提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既然西魏來講和,就應該不計前嫌發兵助西瑰。

如此楚軍雖然被滯留在滎陽一帶,但楚軍的戈矛卻可以直接繞過滎陽,可藉助西魏直插關中,此一利也。

其次,范增繼續堅持項羽拉攏王陵,既然封其王依然不能動其心,那就從另一方方面著手。

范增將眸光瞄向王陵之母,建議項羽將王陵之母請到楚軍中,好生款待,以其母召王陵入楚。

陳嬰等其他西楚之臣則持反對意見。

認為河東距離彭城太過遙遠,糧草補給是個大問題,而且魏王豹反覆無常,如有變,豈不斷送一支精銳之軍。

對於拉攏王陵,使楚可以很順利的借道武關入咸陽,同樣持反對意見,陳嬰的意思是接王陵之母入楚,有劫持之嫌,如有不測,王陵定憎恨於楚,不可。

陳嬰和范增的意見向左,項羽有些犯難,按照謀略的高深而言,自然是范增更勝一籌,但論謹慎忠誠,自然是陳嬰更稱心,至少沒有任何威脅。

人才都是有兩面性,能力越強,幫助越大,那麼威脅也就越大。

陳嬰反對道,“知者言大王有求賢敬老之心,不知者以為大王弄手段,逼賢良,不可。”

“大王求賢若渴,接其母入楚,尊之,更顯項王之德,有何不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