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入相不一定能出將 (第2/2頁)

加入書籤

果分兵攻取晉陽、鄔城,必然要分兵,到時候他夏說可以非常從容的去援助任何一方。

韓信率大軍入太原,夏說胸有成竹,韓信進入太原郡後沒有急著展開較量,在韓信看來漢軍對代兵有久經戰場的優勢,而且戰將也是各個能征善戰,立功心切,這都是優勢。

可如果不能穩住他們立功的心,一旦貪功冒進,那就是致命的弱點。

跟著韓信本帳下的諸將各個眼睛放光,急著立功,他們平時沒有立功的機會,戰功大多都在曹參、灌嬰、酈商、周勃、樊噲等已經名聲大噪的名將之下,

他們這些苦無機遇的人此刻跟著韓信,找到建功立業,封妻廕子的機會,怎麼會不積極。

韓信想把這種優勢徹底激發起來。

曹參一直作為劉邦的麾下大將,封號麒麟將之首,立功的機會一直都不缺,但之前軍功一直不是很明確。

現在情況不同,韓信重審軍法後,曹參麾下的諸將更加積極,而曹參這位常打勝仗的將軍也漸漸使得其軍隊士氣始終高漲不減。

韓信命曹參為前軍直接與夏說對戰,韓信坐鎮中軍,右邊是陳豨、丁復,左邊是孔聚、陳賀,冷耳、孫赤在後,防止鄔城的趙軍。

同時命上郡守襄繼續掃定河東、上黨二郡的殘餘勢力。

河東、上黨、太原,西魏的三大郡,主力多在河東,其次太原和上黨。

魏豹雖然被俘,但打散的西魏軍依舊佔據城池,繼續和漢對抗,上郡守襄留下來繼續掃平。

這次與夏說的首戰韓信交給曹參,具體作戰韓信沒有過多幹涉,只給曹參一個建議,那就是給夏說一個虛假的幻想,認為有退路,實則絕不允許夏說逃回趙地,徹底滅在魏地。

與曹參直接對陣的是代將郭同,郭同曾跟著陳餘打過秦軍,又打過張耳軍(恆山軍),現在成為代國的大將。

在陳餘迎趙王歇回趙地,入住襄國,陳餘順理成章的成為代王,郭同水漲船高,直接成為代地的大將。

和夏說入代地後,以代縣為中心開始廣招兵馬,曾經那些跟過陳餘的人開始湧向代縣,只是沒想到後勁不足。

其實這也難怪,當年在代地召集數萬兵馬的是張耳之子張敖,然後率軍南下去鉅鹿救自己的父親。

同樣因為秦太強勢,這才駐紮在諸侯一旁,沒敢輕易前進,後來項羽一舉破素,這才隨諸侯一起圍殺秦軍。

等到張耳為恆山王后,這些代地之卒便成為恆山國的主力,只是沒想到很快與陳餘的兵馬、齊軍交手,戰敗後,這些代地之卒紛紛逃回代地。

如今聽聞招募代兵的乃陳除大將郭同,心不歸從,而且還因不少家有血仇在陳餘的身上,對陳餘的大將沒有一絲好感。

只有一些食不果腹者才應徵入伍,成為代兵。

初來代地,沒敢強行徵兵。

這些代卒多是新兵,聽聞對面是常年征戰的曉勇漢軍,各個心猿意馬,心有膽怯,聽聞張耳已經率殘兵早已歸漢,此刻士卒中不少有人心已向漢。

郭同站在高處遙望對面的曹參軍,見其步軍裝備精良,軍容肅整,車兵則戰車多為改良後的新戰車,大小整齊劃一。

再看自己的軍隊,單單是戰車都大小不一,一下子心生涼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