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不懼丟命為漢言 迎回太公需新人 (第2/3頁)
惹怒對方的道理,可陸賈被趕出來時,嘴角浮現一抹難以覺察的微笑。
所謂欲擒故縱,想安安全全將劉太公和呂雉接回來,又不會讓項羽趁機狠狠宰割一把,只能兵行險招,這是陸賈的策略。
這個策略在陸賈心中雖然已經琢磨很久,但其實只是幾個策略之一,在見到項羽一刻鐘後才下定決心走這個策略。
這個策略被陸賈稱之為吞多少吐,上來先吞下諸多城池,然後再依靠大漢如今取得的優勢,來完成看似可行的策略。
項羽大怒,將其驅逐,這是在意料之中的,那麼下一步就好進行,迎回劉太公而不損傷大漢利益的可能性才會實現。
路上無話,陸賈乘坐軺車回到漢軍中,劉邦親自出帳迎接,眼睛不自覺的掃視其後方,沒發現妻子呂雉和父親劉太公的身影,眼神中閃過一絲失落。
劉邦數年不見父親和妻子,說是一點不想念,那是不可能的。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更何況還有一個給自己生兒育女的女人,將青春奉獻給自己的人。
只是長期異地分居,和呂雉的感情淡了很多。
對於劉太公,這位父親那也是有感激之情的,畢竟在這個年代願意花費‘巨資’供孩子唸書的人不多。
遙想當年,劉伯和劉仲只能下地幹活,種莊家,弄吃的,儘量保證交完田賦之餘,還能夠一家人的口糧。
趕上風調雨順,還能剩下,就賣掉換錢,或者做點家居產品或者農具賣,總之就是幹各種活,
唯有劉季小小年紀就能讀書,這讓二人羨慕的同時,心裡也有些酸溜溜。
後來劉伯去世,整個家裡的活都是劉仲在做,這讓劉仲慢慢心生不爽,好不容易等到劉季長大,以為可以給他分擔些,誰知劉季卻到處遊歷,常年不在家
這使得劉仲很不喜歡劉季,沒少在劉太公面前告劉季(後改名劉邦)狀,劉太公除每次在劉邦回來後打罵一句,倒也沒有真的用家法處置。
在劉太公的內心其實對劉季還是有所期望的,供他讀書就是期望能讓劉家擺脫農戶的身份,對其“遊手好閒”的遊歷,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那個時候,劉太公也不知道這麼做是對,還是錯,不知道能否如願以償,每次劉仲告狀,只能數落一頓劉季,說他憊賴,不事生產,不如劉仲能置辦家產,
以此來安慰劉仲受傷的心靈。
自古老二都是冤大頭。
直到劉季憑藉自己的混世能力,成為大秦治下的亭長,成為一方小吏,從這個三兒子身上看到希望。
只是世事無常,劉太公萬萬沒想到世態發展太快,還沒回過味就發生動亂,劉太公眼中的劉季成為沛公,成為豐沛的老大,劉季也改名為劉邦,
話說這邦字就是馬公書院的先生給起的字,後來劉邦自己將其作為名。
如今一晃數年,當年的劉邦已經成為坐擁大半天下的漢王,劉太公依舊在楚軍中過著人質的生活。
劉邦雖然貴為漢王,但其父在楚軍並沒有好日子過,畢竟項氏是很痛恨劉氏的。
這種子貴父累的狀況,在軍中並未發酵,直到項羽欲烹殺劉太公脅迫劉邦的事件發生後,軍中原本不可聞的聲音越來越大。
劉邦再也無法忽視,眼見自己的大漢疆域佔據天下大半,擁有無上尊貴,但自己的父親依舊在楚營,夜深人靜之時思慮一下,還是覺得有虧孝道,
很想把他們接回來,可天下紛爭不息,劉邦也不知道為何人道。
一直等到陳平、陸賈等文臣要求和解請回劉太公時,劉邦心中的結總算解開,
聽聞陸賈返回,劉邦第一時間出來迎接。
沒見到人質歸來,劉邦心中的湖泊掠過一絲漣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