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是戰是和難下決斷 鴻溝為界侯公出山 (第1/3頁)

加入書籤

小標題:楚地捷報不斷而和解早否,侯公自薦願解天下戰火之痛

惹惱項羽就說自己不再適合出使,這責任推脫的,令人惱火,諸將有不少覺得儒生子弟還是無用,還要靠我們五大三粗的來完成。

陸賈之言倒讓劉邦有些為難,因為留在劉邦身邊的可遣之人不多,甚至沒有合適的,這個時候劉邦本能的想起尚在關中的張良,心中思虛是否該讓張良回來,到楚營出使一番。

思慮之間,不知何人提議,“大王,陳中尉才智冠傑,或許勝任……”

陳平其實也在思慮之中,當他聽聞陸賈之言,便明白和解迎回人質之計將成,他也在思考合適人選的問題,

神色閃爍不定,顯然不知道是否該舉薦某人。

這個時候恰好聽到有人舉薦自己去出使,仔細一聽,這聲音比較熟悉,是樊噲。

陳平衝著樊噲微微一笑,這是陳平和樊噲的第一次眼神交涉,算是首次的交情。

任何人都知道再次出使,面對項羽的怒火,可能會丟失性命,但極大風險的同時也有著極大的機遇。

如果能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迎回劉太公,這將是大功一件,其功甚至超越某個攻城略地之將。

樊噲舉薦陳平去,也有著提攜之意,雖然陳平的職位比諸將高,但實權還是有所限制。

陳平自知也不適合出使,但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開口回絕,卻聽劉邦道,“陳中尉曾乃楚臣,離楚從漢,已為項羽敵視,大漢有節氣,豈能陷先生於危難,寒天下從漢子弟之心!不可!”

好嘛,劉邦直接替陳平解圍,諸將便不再說什麼。

其實劉邦知道陳平去也不合適,思來想去,身旁的人竟然沒有很恰當的人選。

劉邦很注重任用人才,不料也有這一刻,深深覺得人才還不夠多,一旦派遣出去,身旁都沒有可用之人。

劉邦掃視眾人,“赴楚之使人選,諸公暢所欲言,何人去合適?”

群臣諸將互相對視,尚未開口議論,外面便響起一陣陣的呵斥聲,立刻引起劉邦的注意。

風平浪靜之日,聲音最能傳播。

在陸賈回營後,劉邦特下令任何人不得踏足此地,除非緊急軍務。

這陣的吵鬧直接令陳平身子微微一震,隨後陳平道,“臣去檢視,大王繼續商談事宜。”

兩棵大樹成為天然的門柱,大樹前交戟之士正在盤查一人。

陳平見此人,神色微驚,只見此人龜骨鶴形,灰髮童顏,一襲青衫。

竟然是一位青衫修道士,當下不敢怠慢,急忙上前。

這個時代雖然尚未有道教,但道家的名氣卻是非常響亮的,很多人對道家很尊重,因為道家有一個本領令世人不得不敬仰,

那就是道家醫術,自黃帝內經問世以來,道家在治病延壽方面,有著絕對的地位。

不過知道這些的也非尋常百姓,故而這些士卒沒給眼前這人多少好臉色。

“修士,此乃軍機重地,化緣,請到別處。”

“速速離去,免得橫屍當場。”

“如此……欲找大王獻策乎?”

“討賞到別處去。”

漢卒的嘴一個比一個刁鑽,沒有人相信這個奇裝異服的人能得到漢王的接見。

不是什麼人都能見到漢王劉邦,不是想見就見,況且劉邦進帳前曾言,非緊急軍務,不得擅闖。

有漢王之令在,這些士卒的底氣十足,故而噪門極大,甚至有兩個士卒都準備用戟來趕人。

有眼尖之人瞥眼見到陳平走來。

那百將(可統領百人的戰將)立刻迎上去。

“何事喧譁?”陳平明知故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