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八百六十一章 真走不得 (第2/2頁)

加入書籤

竟頗為禮遇,對等目前的七王似乎看不出親疏來,但一個感覺大家皆很清晰。

漢王此時已經穩坐諸王之上,其勢頭已經高出楚霸王,如今坐擁關中的劉邦,五王無一人敢與之同席,賽王司馬欣、翟王董翳甚至沒有與諸王平起平坐的底氣。

酒宴很熱鬧,劉邦命戚姬引領一眾舞女載歌載舞,諸王匯聚一堂相互問候,同為司馬氏的殷王和賽王互相交流與結識,在追溯的過程中或哈哈大笑,或舉爵砰飲。

河南王申陽和舊日故交張耳二人有說有笑,聊天昔日在信都相處時的種種往事,竟有些落淚。

張耳本在本部人馬保護的院落內,在得知趙使言漢殺張耳乃出兵後,貫高等門客堅決認為不可在拋頭露面,貫高代替張耳去打探訊息;走後不久,張耳思慮再三覺得不露面不行。

君子之交在於信任,陳餘和張耳之間的恩怨便是出於不再信任,張耳不信任陳餘,認為陳餘殺害張黶、陳澤。

陳餘更是對張耳失去信任,生氣之舉,居然一點不退讓的拿走兵權。

在張耳得知劉邦正在宴請來洛陽的諸侯王,並邀請張耳過去,其賓客昔日的恆山丞相趙午認為此行危險,恐一去不復返,認為不可去。

張耳如不去,劉邦會怎麼想?

會以為張耳乃懼誅而亡,認為張耳已認定劉邦會殺他。

如果逃亡,此舉無疑在告訴天下人劉邦欲殺昔日的門主,殺昔日的舊友張耳,為得趙軍而殺友的罵名必然會悄然掀起。

假如他張耳真的一走了之,便是張耳對劉邦的不信任,必然會讓劉邦對張耳有新的看法。

在劉邦看來或許會那雍齒、曹無傷一樣乃反叛之人,如離開漢去其他國家還好,但如入楚,此背漢降楚的行為,劉邦會怎麼想?

其中要害張耳非常清楚,故而不顧趙午的反對,毅然決然的乘車參加此次諸王盛宴。

酒宴中申陽這才得以與張耳敘舊。

西魏王、韓王則與劉邦聊的很嗨,唯有翟王董翳獨自與諸將暢飲,眼睛時不時向諸位瞥去,偶爾小聲嘀咕一句,“彭城之戰後,不知此酒宴中還剩幾人……”

董翳與章邯、司馬欣皆為秦將,但董翳和司馬欣不同的是他為武將,對章邯由衷的敬佩,對司馬欣始終是有一隻眼看。

看著酒宴上諸位稱兄道弟,皆口乎漢王為兄,董翳腦海裡忽然冒出此句,他太清楚楚軍的戰力。

董翳深知楚霸王項羽的厲害,曾與項羽對戰者,現場諸王中唯有司馬欣,其餘諸王包括漢王劉邦在內皆未曾與項羽戰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