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七百四十章 蜀漢之治 (第1/2頁)

加入書籤

蕭何最為醉心研究的便是秦為何會滅亡,一個如此強大的國家,秦變法之後變得很強大,力量可以滅六國,為何秦統一後會迅速崩塌?

在陳勝、吳廣的揭竿而起後,秦逐漸無力自保,這點是蕭何在漢中治理巴、蜀、漢中時一直在研究的。

去掉民怨沸騰的地方,改善秦法不足之處,使其長處不斷的加深、最佳化。

民富國強,秦很強,秦民亦富,故而能支撐滅六國之戰,那麼為何會滅?顯然不是秦民反而國滅,乃天下各路諸侯攻滅之……

在各路諸侯中六國貴族、公族佔據的力量不少,非貴族出身之王,可以數的出,如陳勝、武臣、韓廣、臧荼、陳餘、張耳、司馬卬、申陽、共敖、黥布,加上很快被擊降的鄭昌,最後再加上漢王劉邦,足足有十二位。

再看六國貴胄之後為王者,據蕭何所瞭解,目前共有楚王襄強、楚王景駒、楚懷王熊心、趙王歇、魏王咎、西魏王魏豹、韓王成、韓王信、齊王田儋、齊王田榮、膠東王田市、濟北王田安、齊王田都,足足有十三位之多,

再另言項羽,雖非王胄後裔,但依舊為楚國貴族後裔,名將之後,是個比較另類的王。

項羽既非王室後裔之王,亦非貧賤之王,有著貴族的血統,亦算是貴族為王之列,如此核算,可謂與非貴族後裔之王平分秋色,其中更有影響力者乃楚懷王,成為南方各路諸侯的盟主。

更因為楚懷王的存在,而有懷王之約,致使漢王劉邦與楚霸王項羽很早便埋下為敵的隱患。

蕭何發現無論怎麼核算,推翻秦的是六國貴胄之後以及非貴族之王的力量,沒有哪一個王乃秦將或秦民舉事而成,三秦王章邯、司馬欣、董翳不過乃投誠的秦將。

故而蕭何從目前所知的天下諸侯王的事蹟中,他得出結論,秦的法度沒有大的問題,並沒有直接將秦人催生成一個個反叛者,反叛者皆為六國貴胄後裔,以及他們所拜封的諸將相。

蕭何百慮之後在漢中確定治理漢國的基本國策乃秦法令與策略,並對其進行改善。

如今數月過去,漢中、巴、蜀的治理已經卓見成效,不僅源源不斷的為漢還定三秦輸送糧草,還輸送一些彪悍的兵源,其中立功較大的便是範目,在劉邦連封三侯未能留住範目後,劉邦只好說出當衣錦還鄉的話。

範目返回巴郡的路上,首先入漢中拜見漢丞相蕭何。

蕭何見到範目還鄉,心中已知三秦大地將定,但心中亦升起一股憂慮,如此驍勇善戰的將士卻無法留在漢王身邊,那麼這些將領歸鄉後,對於巴蜀的控制便埋下一定的隱患,如果控制不好,日後再來一次還定關中,可就大大不妙。

要預防此事,唯有徵服巴蜀之民,且征服其心,否則會隨漢一樣跟著其他人來個還定三秦,大大的麻煩。

欲征服其心,必須給於潛移默化的教化,尤其是生活習俗的改變,生活水準的提高,數月的走訪與體察,蕭何已經覺察出秦法改成漢律的成效,但依然有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在阻止漢律策的實行。

巴蜀之地曾歸附秦,故而秦法在此生根較早,故而改善之後推行較為順利,關中更不必言,最難的莫過於山東六國,否則亦不會激起民變,致使反秦舉事遍地起。

此乃蕭何遠慮,但眼前最關心的還是近憂,蕭何輔助漢王劉邦建立漢國,參照的便是秦所設的百官公卿,目前的三公中太尉盧綰、御史大夫周苛皆隨劉邦征戰,不在南鄭,唯有部分九卿尚在。

九卿中郎中令兼任宗正的劉交同樣伴駕劉邦身邊,太僕夏侯嬰亦不在,蕭何招來治慄內吏以及中尉、諸官來商榷遷都關中之事。

從治慄內吏那裡瞭解到目前巴蜀漢中的穀物、金玉儲備,這是目前漢王劉邦最關心的,是供給漢軍定三秦以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