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零二章 恩威並施 (第1/2頁)

加入書籤

劉季何嘗不知收編人馬看似容易,可一旦有變便身死道消了,他在營帳內召集眾軍吏商榷收編碭兵之事,說是眾軍吏其實都是曾經的兄弟,唯一一個意外便是張良。

張良在太公兵法上可以說已經讀出了一定的程度,在降字訣中提到過眾多招降、投降、假降等,是和心字訣連在一起的學的。

商榷之後,曹參去調查這些兵卒的來源,周勃去了解這些兵卒平時均是怎麼生活的,是誰負責訓練他們的,夏侯嬰則去打探這些兵卒為何願意為秦賣命,樊噲則是去暫時整頓這些兵卒。

張良和劉季則是詢問碭兵中的三類人,少年、而立、壯年,至於處於不惑年紀的兵卒幾乎沒有,很少。

這三類兵卒代表了各個階層,劉季瞭解到少年主動當兵者居多,原因是無營生之計,沒有收入來源,亦就是不知道怎麼活下去,當兵能給口飯吃,這個多是迫於無奈,畢竟誰也不願意幹掉腦袋的營生。

這到了而立之年的青年是不得不選,上有老下有小,在碭縣找個穩定的買賣做不太容易,為大戶傭耕所獲工錢已不足以滿足日常的開銷,便選擇了從軍。

接近不惑之年的壯年者他們多是老兵,意思發生了變化,他們大多想靠著從軍能改變自己一直被壓迫的命運,按照秦的軍功爵而言,他們立功殺敵越多獲得爵位越多,那麼這麼爵位最令他們心動的就是可以分得土地。

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土地,這個是最為有殺傷力的一個原因。

劉季和張良詢問完畢,各自內心皆在盤算,大概知曉了這些碭縣子弟兵為何為秦賣命。

碭秦兵中佔據絕大多數的屬於少年和壯年,劉季和張良商談道,“這少年之憂慮乃為糧可解決,這懷有改變命運之志的壯年該當如何?”

張良思考了一會,他覺得這少年從軍者多數是無父無母,沒有親戚可依靠,自己又沒有一個營生這才從軍,對於這些人的安置則為無戰時鼓勵他們多去耕種,把收上來的糧比例多一些歸他們自己所有,有戰事則使用秦的軍功爵調動他們繼續作戰。

這個需要做的就是把秦的軍功爵進行完善和改制,這不僅能解決少年之需,亦能揭解壯年者之所想。

壯年之人兒子多成家,男丁多亦從軍,他們一輩子苦於秦的苛稅和繁雜的秦法,此刻沒了牽掛便想借助從軍來逃避這些秦之苦法。

張良便道,“廢除秦法,以安其身,改善軍功爵以明其志,分豪強惡霸之地為以安其心。”

劉季聞言忍不住點頭道,“子房與吾想到了一處,比吾劉季想的更透徹,安其心最為重要。”

此次攻城把碭城的一些豪強武力亦給消滅了,這些豪強多為秦軍勾結以此來鞏固他們在碭縣的財產,此刻驅滅了秦兵這些豪強亦連帶著傷了跟。

既然已經傷根,不如分其地安其心,不過劉季思考了一會道,“分惡霸之地安民之心甚好,但如何分法,不宜讓其覺之得來甚易,且很難分的均勻,吾等皆不瞭解碭縣狀況。”

張良微笑道,“去了解盤根錯節的碭縣沛公時間不允許,不如直接納入軍功爵,立功者可得這些田地,用秦之利,去秦之弊,但需防止因軍功爵激起人的蠻獸之心,變成第二個秦,將斬敵首級數量降低,加入攻城先後,獲敵之糧資多寡,俘獲戰車多寡……”

張良的這些言語令劉季聽得有些痴迷,這不單單是一個軍功爵了,簡直就是一個全新的龐大體系,他堅決要求張良將此體系教予蕭何,讓蕭何去擴充套件疏導這些利民利軍的體系。

按照張良的意思不是斬下敵人多少頭顱為衡量軍功爵的唯一標準,加入了眾多的其他考量辦法,減少斬敵首級的數量。

畢竟單單以斬敵數量多寡來衡量很容易令兵卒紅了眼,殺降卒,甚至有某些將領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