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9章 河套之變 (第1/2頁)

加入書籤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這句流傳很久的民諺中的“一套”便指的是,河套地區。這河套地區自古以來便是以水草豐美而著稱。並且河套地區地勢險要,是重要的戰略要地。“三面阻黃河,土肥饒,可事農桑。”這句話便是出自《明史紀事本末》中對河套地區的評價。

但是自從明英宗天順年間開始這豐饒的河套地區便受到了蒙古諸部的大規模入侵,到了嘉靖二十七年,那位就在深宮裡的嘉靖皇帝深感戰略轉移之後河套地區的戰略作用下降,此後明軍徹底的放棄了收復河套地區。尤其是自從來隆慶年間,俺答汗封貢以後大明和蒙古諸部也是相安無事,河套地區便不再怎麼引人注意。

可天啟元年的臘月到天啟二年的正月,小冰河初顯,寒冷的天氣讓整個大明的北方深受在寒冷的暴雪災害之中,這在宮裡太監們口中的祥瑞,可是對現在大明的許許多多的百姓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當然久居在河套平原的蒙古諸部也不好過,雖然長期的農牧習慣,早已經是讓蒙古漢子們非常的經受嚴寒,培養了他們適合在寒冷中生活的技能,可今年的大雪出奇的多,天氣也是出奇的寒冷,這樣的極端天氣,導致了許許多多的牧民牛馬被凍死了無數。對待草原人來說,這些牛馬就是他們的糧食,也是他們全部的家當。他們辛苦放牧一年結果最後毛也不剩,這就讓很多蒙古人扛不過這個冬天,這就對很多的蒙古牧民帶來了極為慘重的打擊。

可蒙古地區佔領河套和俺答汗答應明廷成為名義上大明的順民,終究只是因為利益關係,這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少年的民族融合早就讓蒙古漢子必須要得到中原農牧文明的支援。雖然蒙古原來擁有一套自生體系,可這種體系完全是建立在掠奪和戰爭之上,除非迫不得已否則蒙古人不會輕易選擇對中原地區進行戰爭掠奪。

俺答封貢,在不少人的認識裡,均認為這是一件極其荒唐的事,俺答封貢和宋朝給蒙古契丹歲幣一樣,認為隆慶皇帝應該像他的祖先明成祖那樣五進五出蒙古,和蒙古大戰一場才好。但是從政治和經濟方面來說,隆慶皇帝的俺答封貢奠定了河套地區蒙古和大明王朝近百年的和平歲月,並且在戰略中心轉移之下,明軍在西北地區放置的大量軍隊也得到了其他的利用。

而天啟二年的嚴寒,除了導致河套諸多地區的蒙古人一年多的辛苦得不到該有的收穫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蒙古和大明是商業貿易線路因為這嚴寒而中斷,這也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畢竟蒙古人同諸多的遊牧民族一樣,缺少自己民族豐富的手工品,對於廣大的蒙古地區的牧民來說,從生下來到失去他的一輩子幾乎全是在馬背上,鹽,鐵,鍋,茶這對於蒙古人來說就是生活的必需品,而這些必需品他們沒有一樣可以自己生產出來,一旦和中原上路阻隔,那蒙古人的生活將會得到巨大的打擊。

天啟元年冬天裡的某一日,大雪早已經有了近一人深,商路阻斷,在一座宏偉的蒙古包內,不少留著民族特色的蒙古壯漢正在唉聲嘆氣,這是來自河套地區土木特蒙古的一眾首領,而讓他們垂頭喪氣的原因就如同上面所贅述的一樣,現在的土木特蒙古在河套地區正在經受到殘酷的打擊,每天都在死人,他們要是在不做些什麼,恐怕他們的首領權威將要蕩然無存。

經過了劇烈的心理鬥爭,土木特兩部首領均做出了一個無奈也極不情願的決定,那就是嚮明朝用兵,即打草谷。

打草谷這個習慣對於蒙古諸部來說可是傳承數百年來,可現在除非是迫不得已不然領導人很少會選擇打草谷,因為在實力的差距下明軍是否會報復還說不定呢,一旦打草谷徹底的激怒明朝的君主,說不定在像明成祖那樣五次征討蒙古,這樣對蒙古來說可就可不償失了。

但是現在的蒙古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