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三邊總督 (第1/2頁)
明弘治十年,蒙古右翼滿官嗔步領主火篩,趁彼時明孝宗被文官架空,明邊軍日益羸弱屢次由甘肅,延綏,寧夏入侵。此時已經透過一些手段拿回部分朝堂權利的明孝宗,趁機啟用威寧伯王越節制陝西,甘肅等四地軍務。由此以後“三遍總督”開始出現,等到了嘉靖時期開始成為一項定製逐漸形成完備。
在明朝三邊總督,可以說是位高權重 ,下面不僅僅節制河西巡撫,河東巡撫,陝西巡撫,延綏巡撫四大巡撫,更是掌管著甘,涼,肅,西,寧夏延綏等九大邊鎮軍隊。可以說整個大明朝的整個西北地區,三邊總督就是皇上,在大明軍隊中可是有超過二分之一的邊軍在其手上掌控著。
所以大明朝兩百年的歷史中並沒有設立幾位三邊總督,大多數也只是邊事告急之時方才特設這一職位,儘管嘉靖之後三邊總督轉為了常設官職,但基本也是經常出現空缺,而且一空就是很久。
但在三邊總督設立的近兩百年的時光裡,大明朝每一位三邊總督可以說全部都是文官中的佼佼者,比較著名的楊一清,曾銑還有洪承疇,孫傳庭……他們哪一個人不都是武文全全才,有匡世濟民之能力。就單單說洪承疇,要是沒有洪承疇。滿清能不能入主中原還得兩說呢。
如今自從前任三邊總督張之厚,因為冬天蒙古犯邊謊報軍情,被朱由校一刀砍了。孫傳庭被朱由校中旨直接提任了過來。不過孫傳庭的工作調動也很順利,畢竟現在在文官眼裡三邊就是一個是非之地。
三邊軍事疲軟,在現在整個大明朝的官員體系中,可以說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了。所以說對於張之厚的死,文官的態度們也不一致。張之厚死的冤嗎?其實說冤也冤,但說不冤也不冤。這三邊糜爛,從上到下早已經是大家心照不宣,而且蒙古犯邊,自然也是怨不得張之厚。但是張之厚不冤就在於,他錯誤的估計了形勢,總以為還用原來那一套糊弄皇帝,要沒人舉報自然是沒事。可偏偏就是他被人舉報了,所以實際上無論是換誰當這個皇帝,也都得砍了他張之厚的腦袋。
有事情不放在臺面上,自然只有二兩重。可有的事要是捅了出來那就是千斤也不止。
如今這原來炙手可熱的三邊總督,輪到了默默無聞的孫傳庭身上,孫傳庭也很苦惱啊!
如今孫傳庭到任兩個多月了,這兩個多月他什麼其他的什麼也沒幹,帶著幾個人實打實的在三邊走了一圈。三邊重鎮,按照大明邊軍部署,延綏有五萬人,固原有近六萬人,寧夏鎮也有五萬人,人數最多的甘肅鎮按照規劃來說應該是有近十萬軍戶。
可孫傳庭這溜達了一圈才發現,這三邊糜爛的程度已經超乎了自己的想象,賬目上這二十餘萬大軍,可實際上連四分之一都沒有。其中最為險要的延綏竟然只有不到一萬人!更主要的是,三邊精銳早已經是完全喪失,年輕的全都跑了,或去其他地方當將領的家丁,或者是想辦法不服兵役。而現在三邊軍鎮中最多的乃是老弱病殘!就以延綏為例子,孫傳庭觀察,整個延綏可戰之兵不過數千。而且還全是延綏總兵王威的家丁!
孫傳庭還只是在山邊溜達了一圈,就發現了這麼多事。他自己不敢想要是自己在在陝西轉轉還會發生多少事情?
孫傳庭扶著腦袋坐在位於固原的三邊總督衙門裡。現在的他,煩躁不已。儘管上任之初朱由校也是給了他數十萬兩白銀,用來招募新軍,而且還給他派來好幾名得力的助手來,可這一切在糜爛的三邊面前,無異於杯水車薪。
“伯雅,咱們當前要務是得先招募一支新軍出來。哪怕是隻有幾千人也行。這三邊的情況你也都看到了,咱們要是不抓緊組織一支新軍出來,暫時防備蒙古南下。只怕是皇上也保不了咱們啊!”
聽到餘應桂的話,煩躁的孫傳庭抬起了頭,揉揉太陽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