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七百八十八章 韓信故人 (第2/2頁)

加入書籤

史掌管著一國之錢糧,各郡縣之物價,繫著萬千之民。

在漢中的劉邦當時心思多在如何還定三秦,離開這個地方,自然不會思慮著如何好好治理巴、蜀、漢中之地,如何讓這裡國富民強。

劉邦雖然心思不在這,但不代表他不關心,這個事情他完全交給蕭何,讓蕭何負責治理巴蜀之民,籌集錢糧。

蕭何按照秦之制度,直接進諫劉邦設定治粟內史,來協助他掌國庫錢糧。想到國庫錢糧,那麼劉邦自然會聯想到日後欲還定三秦時所需要的糧草與輜重。

糧草自然需要從國庫中調撥,多多益善,自然一口答應,命蕭何直接照做,於是名襄之人成為治粟內史。

如此九卿的人物,此人的姓氏居然已經史失其姓氏及諡,實在是個比較奇怪的現象。

糧草有人解決,但輜重尚未有得力之人,作戰需要兵器,攻城需要器械,這些需要人去鍛造,需要運輸。

這些軍資不僅需要專門的工匠去打造,還要有人能統一調配,及時給前方作戰將士做補充。

為此劉邦依舊是擔憂的,他太缺少人手,自從入漢中諸將逃亡後,嚴重的缺少人手。

當時還是蕭何為劉邦排憂解難,建議再設定一個能統一調配糧草和輜重之職,劉邦自然同意。

於是這個為兵事服務的軍職治粟都尉誕生,這是蕭何根據秦百官公卿制度特地分置出來。

乃獨立於治粟內史外的軍職。

劉邦一聽此名,便大呼,“甚善!”

治粟都尉之職劉邦同意設定,但人選劉邦卻發愁。

蕭何當時說道,“以軍匠從大王初起於郟之陽成延可擔當。”

可劉邦卻搖頭,認為陽成延可謂將作少府,掌管兵器與攻城器械的製造,但對糧草與輜重的統一管理與調配,非懂兵事之將者而不可為。

劉邦的意思是唯有懂兵事之將,方能盡數瞭解漢軍各兵種特需何種兵器,那些兵器需要改良,攻城機械有哪些弱點需要改進。

這些皆需要及時的反饋到軍匠那裡,甚至有時還需要親自押送糧草與輜重,不懂兵事很容易被敵軍截燒。

蕭何這才明白,劉邦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去擔任治粟都尉,於是直到韓信入漢中,被夏侯嬰救下,進而見到蕭何,這個軍職才有劉邦認為較為合適的人選。

於是治粟都尉韓信與治粟內史襄便有平級的交往,二人算是有些交情,關係不錯。

治粟內史襄府外,五人居然再次徘徊在外,猶豫不前。

“襄已為九卿,其願拜見韓大將軍否?”

“貴為九卿之人,未必願替吾等見韓大將軍。”

“襄位列九卿,未必願向軍事邁進,攻城略地之事,或許並不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