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是戰是和難下決斷 鴻溝為界侯公出山 (第3/3頁)

加入書籤

沒有拐彎抹角,直接詢問能不能再降低些漢的損失。

侯公搖頭,“以項王之心性,能答應否?漢王之父,價值如何?”

兩連問讓劉交不知所措,尤其是最後一問,劉交直接愣住。

此時的侯公尚且不知眼前的劉交和劉邦其實是一個爹。

自己的爹參價值幾何?

劉交怎麼作答,試問此問誰敢作答,劉交自然不敢大逆不道的說這些城池重於劉太公之命。

劉交臉色有些蒼白,對侯公施禮,隨後歸位。

劉交的碰壁,使得群臣諸將大氣不敢出。

沒人敢拿劉邦之父的價值和那楚地城池做比較。

此前劉邦的腦海裡還在琢磨著楚地的事情,不久前還接到灌嬰的回報,說彭城一帶盡數歸漢,留、沛、薛、蕭、相等已經撤換旗幟,其中還提到一名燕都尉翟盱,

說此人作戰非常勇猛,雖然是燕將,但是非常為漢賣力,連下楚地九城,此功灌嬰不敢隱瞞,上報給劉邦。

此刻灌嬰正在進攻苦、譙一帶,戰時雖緊,但漢已佔據優勢。

也就是說現在的情況,楚已失去根基,後園丟失,而漢依舊有完整的關中做支援,雖然民力匱乏,但好在有個安穩的後盾。

失去後盾什麼樣,劉邦比誰都清楚,因為他有過這種刻骨銘心的體會,想當年雍齒豐邑版變就是例子。

沒有家回,白日尚能折騰,高來高去,不怕啥,可一旦夜晚才會體會到那種孤獨和寂寥。

故而劉邦也認為大漢佔據絕對的優勢,勝負或許就在一念之間,可誰讓自家老爹和老婆在別人手裡,而且蕭何也表示關中有些被掏空,這才想著緩一緩。

即便是緩一緩,劉邦也時不時想起張良的來信,也非常認同張良的觀點,合約這種東西最不靠譜,項羽最先撕毀懷王之約,先前更是有列國混戰撕毀合約的例子,

認為此乃緩兵之計,要隨時做好伺機而動的機會。

可現在侯公提出鴻溝為界,以此為約,他自信可以迎回太公,還天下太平。

劉邦不得不深思,這麼做到底對不對,是否對得住那些戰死計程車卒,是否對得住還在各地征戰的漢將。

可孰輕孰重,劉邦心中還是有一杆稱,開口道,“可……就鴻溝為界,侯公如能完成出使,封萬戶候。”

諸將以為侯公會欣喜異常,並感謝劉邦的慷慨許諾,誰知侯公道,“萬戶候,不敢當,寸舌之功,豈敢與悍將爭功,侯生不過願使戰火平息,將士歸家,夫妻、父子得以相聚耳。”

劉邦微微一笑,對這位侯公的心胸都是很佩服,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可敬。

劉邦授權給侯公特權,言出使時他可以便宜行事,將劉太公和呂雉安然接回,便是不世之功。

侯公對劉邦的最高授權倒是沒有多少激動,而是非常平靜的要求劉邦儘快起草合約,並蓋上漢印,尤其還要蓋上劉邦的私印。

提到蓋私印,因為之前陳平曾提示過,此不過緩兵之計,楚不會當真,漢更不可當真,等到項羽回過勁,一定不會善罷甘休,

可如果蓋上私印,一旦有變,恐怕會是永遠的汙點,會背上撕毀合約、背信棄義的罵名。

合約是什麼,強者的臉面而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