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對商人的軟刀子 (第1/2頁)
想了想,李恪覺得還可以再開兩條官道建設,一條是濟南府到合肥府;一條是杭州府到南京。
杭州府到南京那條朝廷出錢修,濟南到合肥的,就民間募捐吧。
相比較濟南到合肥的那條路更多的是便於民間,杭州府到南京那條路軍事意味更濃一些,所以還是別民間募捐了。
第二天的朝會,李恪在裴宣機說出要大修東都到北都的官道後,也說了要大修杭州府到南都、濟南府到合肥府的官道。
朝臣們議論了一番,就迅速透過了。
東都到北都的官道朝廷出錢一半,民間募捐一半;濟南到合肥的則全部民間募捐;杭州府到南都的朝廷出錢。
接下來就是戶部的事了。
五天後,戶部拿出一個大概需要動用的錢糧的數字了。
東都到北都估計是二百二十萬貫,濟南到合肥估計六十萬貫就頂天,杭州府到南都更低,不會超過四十二萬貫。
很快,朝廷就頒佈詔書行文天下,當初修洛陽到南陽的官道怎麼搞得民間募捐,這次照抄就是了。
很快,行文所過之處民間大譁,一個個都趕緊去籌錢。
當然,很多人也都是捶胸頓足。
捶頭頓足的原因很簡單,手頭一時湊不出錢來,且募捐時間太短。募捐時間只有規定時間的一天,且每人只能捐錢一次,不能多次捐款,還只能捐一個工程。
且只能去錢莊捐款。
至於為什麼湊不出錢?
因為這些商人不太信任錢莊,基本上不在錢莊存錢,也不是太信任開元寶鈔,都是自己帶著大量錢財上路。結果就是看到這募捐詔書,再一看自己帶著的那點錢財……
相比較這些捶頭頓足的,那些信任開元寶鈔和錢莊的商人可就是樂壞了,因為他們捐錢就方便多了,他們都不用帶錢,直接用隨身攜帶的存摺捐款就行了。
只不過,這些捐大錢的商人也都一個個心裡頭七上八下的,畢竟誰都希望這勳官落在自己頭上,雖然這次有兩個勳官。
可是,誰也不敢打包票說自己捐的是最多的啊!
很快,募捐結果就出來了。
李恪看著彙報上來的結果眼皮子有點兒發麻。
東都到北都那條官道募捐了足足三百萬貫,合肥到濟南那個更誇張,足足募捐到了六百萬貫!
其中,江南商人的募捐歀是最高的。
畢竟,那裡是大唐目前工商業最發達的地方!
李恪心知肚明為合肥到濟南那條官道為什麼能募捐到這麼多的錢財。
合肥到濟南那條官道一旦拓寬修繕,江南的商品從水路直達合肥後,就能透過大道迅速運抵濟南。相比起目前濟南到合肥的那些破路小路,大道的通行能力和速度可不止強了一倍。
商人們捐出的那點錢,只要大道修好了,就能迅速賺回來!
畢竟,河北山東兩地因為世家被大規模消滅,可是一片待開墾的商品市場啊!
尤其是,朝廷終於將河北的物價可算是穩定下來了,且河北的私錢流通也被大大遏止了。
江南的商人們,早就盼著什麼時候有一條寬闊便捷到河北的商路了。
當然,也可以走海路。
但是海船的價格加上海上的天氣……
能走陸路就走陸路吧,如果真要走水路,有一條運河那就好了。
這募捐得到的錢財,結果是,朝廷都不用自己出錢了。
要知道,李恪是覺得,能募捐個兩百萬貫就知足了,但商人們實在太熱情了。
熱情的後果是,李恪出面對朝臣們表示,既然商人們如此體國,那麼就多頒發幾個勳官吧。
不多,也就是九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