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3章 劉備 (第2/3頁)

加入書籤

性格使然的兩者自會互相吸引,他諸葛亮的目標是還天下盛世,讓漢人立於世間,所以他能說出劉備拿下劉表荊州的話。

但劉備呢?沒有,為什麼,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這是對自身修養的語言約束,而在更久之前有一句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所以劉備在荊州和益州間截然相反的畫面,白帝城託孤的離譜原因也就顯露出來了!

荊州劉備不願去取是為何?

首先,東漢三國是個亂世,群雄割據,韭菜剛長出來就竭澤而漁的可持續發展時期。

而劉備的意志在之前就已經談到了。

他是個理想主義,但是個勇於實踐的理想主義,在後來的一定程度上講可以說是諸葛亮的精神導師,

他提出百姓如水,君為舟,行為舉止都是以寬待人。

也就是可以論證他是希望建立一個樸素的能讓天下人幸福,仁義滿天下的國家。

所以諸葛亮的意志是發揮自身的才能,建設一個法治、健康的社會與國家,這是與劉備意志相符合的。

再說道荊州益州,諸葛亮的目標是建設更好的社會與國家,也就是法,而劉備的意志多了一個德,所以諸葛亮能去勸說劉備取荊州。

而劉備自身受道德約束以及為了給天下人做表率,為了天下人明白做人要有道德所以拒絕。

因為劉備希望自身是合理的,有正統原因獲取荊州的。

還有就是他沒有能力去統率這麼大一個地盤

而益州,劉璋斷糧,劉備憤而反推,也可以理解為劉備的理想意識相對發生了改變,那就是如果你要得到什麼,那就相對的會失去什麼。

因為劉備也是一個君主,如果他想實現自身的訴求,就必須要用戰爭實現,但這不代表劉備的終身訴求與政治意志發生了改變。

白帝城託孤或許也是劉備的真摯訴求。

時間會打磨一切,讓被風霜雨淋的石頭變得光滑,讓一切都隨著大流而行走。

但劉備偏偏是另一種人。

他能年輕氣盛,怒鞭督郵,能始終堅持一顆謙卑的心,三讓徐州而知進退,願意將小沛分割給呂布,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德行與勢力不足以支配徐州,中年飄寄九州,以客將的形式放下身軀居身於袁紹、劉表下,能為髀肉復生而感慨流涕。

他矢志不移,桃園三結義,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昔人不在,朕,縱有萬里江山又有何意義!’

茫茫世人,多劉備一個不多,少劉備一個不少,但如果沒有了劉備,就沒了充斥著浪漫主義色彩的三國詩章,只會成為歷史車輪下被遺忘的塵埃。

————

“使君,所指何意?”陳宮感覺自己貌似聽到了想要的答案,但還不夠明確。

“曹操曾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玄德想說的是,寧教天下人負我,休教我負天下人!”劉備起身說道。“當今天下有變,道罡無常,禮樂崩壞,天下共主竟遭戲謔!我劉備劉玄德不才,願以死為誓!今日我等相聚,不正是為了天下而考慮嗎?是,衣帶詔上公臺與文遠的名字是我寫上去的,但這樣也是為了討逆漢賊,如若因此一事而讓天下人厭惡於我!我在所不惜!這是為了討逆漢賊的吾等眾志成城,必要還天下人一個朗朗乾坤!還天下一個太平!這,還願公臺、文遠相助!”

劉備說完,張遼就感動的不要不要的,連自己被坑的連家室都沒帶走的愁都忘了。

“必不負主公所託!遼寧死以報!”

陳宮看著劉備陷入了沉默,他之前試探了劉備這麼多話其實很好猜到,用衣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