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施政地方 (第2/2頁)
聊生。
偏偏這些村民們因為從小就形成的觀念,對他們都頗為懼怕。還以為聽對方的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僅不想著反抗,反而還極為擁護。
真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自己都不爭氣的人,誰又能解救得了他們呢!
只是這樣一來,就導致了羅永昌想要在自己治下推行政令下村的計劃,受到了不少鄉村老百姓的抵制。
依著羅永昌的脾氣,當然不想慣著他們,正所謂惡人還需惡人磨,殺上幾家,他們自然也就老實了。不過這樣一來,引起一定的動亂,肯定也是免不了的。
“那你準備怎麼辦?”
戴彥文苦口婆心的說道:“司令,屬下準備先讓各地鎮守,村正們在警察局的配合下站住腳跟再說。等到穩住局面之後,大力宣傳咱們的政策,讓老百姓們都知道,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為他們好。最後再一步步徹底剝離瓦解這些本地鄉紳族長的特權。”
這不就是溫水煮青蛙嘛!不過戴文彥顯然也知道對付這些人也不能太過軟弱。
讓警察局介入配合,確實要比軍隊好一些,軟硬兼施,倒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羅永昌雖然覺得有些婆媽,但也知道這事確實不能急,也就同意了戴彥文的做法。
“好吧!那就先按你說得辦吧!還有,咱們在各縣開設學校的事情也得抓緊,儘快讓孩子們都能上得了學。”
大乾這些年來,由於軍閥,世家,地主豪強把控了資源,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沒有讀書上學堂的機會。
大多數老百姓從小到大,一輩子都是文盲一個,自己的名字都不認識。
為了改變這種狀態,羅永昌決定先在自己治下的縣城建立學校,並且學校裡面還免費為孩子們提供晚餐和中餐。
這樣一來,老百姓們為了能讓孩子吃上飯,節省家裡的口糧,就會選擇將孩子送到學校。
這不光大大的減少了普通家庭的生活壓力,也飛快的提高了永昌軍治下地區孩子們的入學率。
“司令的善舉,實在令屬下佩服!此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屬下定然不遺餘力。”
雖然不明白司令為什麼非要把學堂叫成學校,但是戴彥文還是非常願意執行這項政令。
除此之外,羅永昌還推行了一項政策,針對那些因為戰鬥中受傷退出軍隊計程車兵,永昌軍做出規定。
凡是參加永昌軍,因為作戰導致傷殘計程車兵,不僅可以優先任職地方職務,而且可以每月按時領取十斤糧食。
而那些戰死的永昌軍士兵親屬,每月可以領取乾元十塊,糧食十五斤。
不要小看這十幾斤糧食,在這個四處戰亂,物資非常緊張的情況下。羅永昌還能想著受傷計程車兵,願意擠出錢糧來,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了!
這項規定一出來,哪怕東西並不多,但還是讓那些傷殘將士們非常感動。放眼大乾現在的各路軍閥,有哪一個軍閥在打完仗後還記得傷殘士兵的?又什麼時候給過那些傷兵們一丁點的照顧了?
羅永昌一系列的舉措,直接讓永昌軍治下老百姓的參軍熱情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很多適齡的青壯年紛紛投身軍營,各招兵點每天都有不少人前來應徵。而三個縣的新兵營每日都有大量新兵入伍。
而傷殘退役的老兵們也是積極發揮餘熱,每天都自發成群結隊的巡視村裡鄉間。不管是遇到小偷小摸,還是其他不平之事,往往都能夠挺身而出。
你要是不聽招呼,老兵們直接就給你一頓招呼,然後將你扭送到警察局。臨走的時候還不忘說上一句,大家都是永昌軍的,自己兄弟,不用客氣哈!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