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火山口的龐然大物 (第2/3頁)
業裡拼殺過30年,到八十年代,他們在香港是幹不下去了,日益艱難,但只要渡海一公里北上,就能重演一遍五十年代以來的商機。
工廠主沒變,廉價的工人沒變,小規模、簡單流水線的工廠沒變,來料代工模式沒變,也就越發缺乏技術產業升級的慾望。
在低廉的房租、地租、人工,以及諸多優惠的政策之下,香港的小工廠主在內地建起數萬家工廠,他們在香港接訂單,在珠三角生產,再從香港運出海外。
由於北向的投資額年年增長,內地又有著用之不盡的廉價工人,這也讓香港的運輸業、貿易業、零售業、娛樂業、旅遊業開啟新一輪蓬勃興盛的成長。
當然,最大的贏家還是香港的樓市與地產集團。
數以萬計的小工廠主沒有技術產業升級的願望,與人數規模更為龐大的港籍管理人員,賺到錢就回到香港搶樓花,與其他因素共同刺激香港樓市的狂飈猛進。
瑞安化工與鴻臣實業,其實都是香港製造業的佼佼者,能進前十的那種,然而這些年也陷入迷茫與焦慮之中,相當程度上喪失了銳意進取、推動產業及技術升級的澎湃動力。
九月十五日,蘇利文、熊玉瓊夫婦邀請蕭良、錢晉章、朱鴻召、朱璐等人,前往他們在山頂區的大宅用宴。
這時候大家又進一步探討了,隨著大陸改革開放政府的進一步深化,隨著大陸國資民營資本的崛起,以及東南沿海城市不再需要轉經香港,與外界的直接聯絡越發密集,將對香港的經濟及社會,又將造成怎樣的深遠影響。
只要摒棄偏見,只要對大陸的持續開放、政局穩定以及經濟持續快速增漲有足夠的信心,結論其實是顯而易見的。
只要內地還不足夠開放,香港的橋樑作用沒有完全喪失,依託大陸廣袤的市場與十二億人口,依託大陸蓬勃發展的經濟,香港還將持續受惠,維持住當下的繁榮,甚至還將獲得長足的發展。
不過,數以萬計的中小工廠主們,包括香港一度引以為傲的製造業,大機率會隨著內地民營資本的崛起而被取代,從此泯然於世。
而等到香港的橋樑作用因為滬市、深市等大陸核心城市的崛起而被大幅削弱,也將必然導致香港的金融、貿易中心地位被削弱。
九月十五日夜受邀聚集山頂大宅的眾人,都是實業出身,真正冷靜下來,摒棄掉干擾,又有蕭良的引導,是不難從迷霧之中隱約看到香港未來二三十年大機率會有的發展軌跡。
討論到香港產業資本未來的出路,大家思路也比較明確:
第一是迴歸後的特區政府能夠反思八十年代以來香港製造業沒落的種種根源,正本清源,堅定不移的推出新的產業發展政策——蕭良對這點不抱期待。
第二就是兩地融合,香港產業資本抵抗一些負面情緒的干擾,積極與內地正崛起的民營資本,與內地正蓬勃興起的產業叢集,進行更密切的融合——這是蕭良正推動朱鴻召、錢晉章、熊志遠以及蘇利文、熊玉瓊他們去做的。
對東南亞此時正醞釀的風暴,即便蘇利文這樣的人物已經注意到一些端倪,那也是霧裡看花,朦朦朧朧,不可能看得有多真切,更難當機立斷轉化為足夠強的決策力與行動力。
蕭良前世看到太多的分析文章,此時想要將脈絡更清晰的梳理出來,簡單到有如按圖索驥。
除了香港、臺灣、新加坡、韓國在緊隨日本之後,六七十年經濟飛速增漲,得稱亞洲四小龍之外,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在七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受到產業轉移,經濟也得到高速增漲,經濟實力大增,因而並稱“亞洲四小虎”。
然而前世在亞洲金融風暴之中,四小虎根基太淺,未能像四小龍那樣打穩基礎,經濟受到沉重的打擊,二三十年
↑返回頂部↑